引导未成年人 远离网络戾气

 

    近日,一名13岁未成年人在网上对一位孕妇“开盒”的事件,让网络暴力和数据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事件的起因系一网友留言评论某韩国明星的行程,随后便遭到了粉丝群体的攻击和谩骂,一名未成年人甚至对该网友“开盒”,公开曝光了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诸多个人隐私信息。事件发生后,这名未成年人在某互联网平台任高管的父亲在社交平台发声,向被“开盒”的当事人和公众致歉。

    编辑点评:“开盒”又称“人肉开盒”或“开盒挂人”,是指通过网络搜索、挖掘等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并曝光于网络,引导他人网暴被“开盒”者,意图让对方“社死”。这种现象存在于“饭圈”等社群。近年来,随着明星粉丝群体低龄化,“开盒”也日渐低龄化。

    “开盒”行为既突破了道德底线,也逾越了法律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开盒”他人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此次事件中,涉事女孩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监护人承担侵权人应承担的全部责任。

    近年来,针对“开盒”这种新型网络暴力,我国公安机关加大了打击力度,中央网信办也曾在“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中,重点强调坚决打击“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针对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法治意识淡薄,监护人和学校应加强网络教育,引导孩子们理智追星,教会孩子们分辨“饭圈”的不良行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孩子们远离“饭圈”乱象,远离网络戾气。

当前:1版(2025年03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