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山西吕梁市汾阳市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目标精准发力、多管齐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有效遏制了农村陈规陋习,文明乡风日益浓厚,健康文明的新风尚逐步形成。
建章立制 强化保障力
“村委购置了灶具、餐具、桌椅等全套设备,大伙办丧事免费使用,手端一碗面,经济实惠,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咱庄稼人的经济负担。”郭家庄村民老任在谈及村里的新变化时,满是感激与欣慰。
汾阳市把完善和执行“一约四会”作为培育文明乡风、推动基层有效治理的抓手,出台了《汾阳市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参考范本》,明晰婚丧嫁娶标准,为村(居)民行为立规,每年由市委书记带队,召集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宣传委员及重点单位负责人,在年中、年末组织开展两次大型移风易俗现场观摩推进会,广泛推广经验做法。编制《汾阳市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涵盖政策指引、工作流程、参考样本等内容,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从理念引领、到落地实践的全方位指导,移风易俗工作规范有序。各镇(街道)因地制宜,创新驱动,发扬首创精神,探索出太和桥街道“1234”、石庄镇“1233”、峪道河镇“12345”等特色工作法,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强化监督,移风易俗机制健全提升。组建移风易俗义务监督员队伍,规范监督员职责,实施“事前引、事中管、事后评”全过程闭环管理,市纪委监委将移风易俗推进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提供警示教育案例,移风易俗监督全程见效。
凝心聚力 提升行动力
在民政局结婚证办证大厅,经常可以看到举行集中颁证仪式,这正是汾阳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缩影。
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汾阳市采取了多种创新举措,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集合移风易俗义务监督员、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网格员、党员干部四支队伍,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常态化宣传移风易俗政策,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太和桥街道辖区社区积分超市全覆盖,以“小积分”汇聚“大动能”,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使其逐渐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积分激励成效显著。贾家庄镇古浮图村由村委购置治丧工具、杏花村镇墓碑“立改卧”、冀村镇南浦村丧事三天简办、阳城镇史家堡村“十元礼金”等典型做法,在当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示范引领树立榜样。
该市还在媒体平台开设移风易俗专题专栏,录制移风易俗系列微短剧,移风易俗文化墙、文化街、打卡墙等新元素争相出现,文明新风吹进日常生活,多元宣传氛围浓厚。
活动引领 增强感召力
“《随礼的烦恼》《天价彩礼我不嫁》演得太好了,完全说到我们心坎里了!”太和桥北廓社区的居民们十分感慨。
汾阳市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将移风易俗元素融入文艺创作,创排了音乐快板《移风易俗新风尚》、汾孝秧歌说唱《移风易俗人称快》、三句半《移风易俗树新风》等节目。制作网上云祭祀H5动画,发起“相约新春 文明相伴”倡议,举办“移风易俗 文明过节”宣传,开展移风易俗问卷调查、移风易俗文艺巡演等活动。推出“移风易俗纪念封”,文明祭祀、文明婚俗、孝亲敬老等理念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读书分享会、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集市、文化展演等实践活动异彩纷呈,不断传播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观念,移风易俗与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深度融合。
各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也积极行动,石庄镇移风易俗秧歌队巡演宣讲政策,杏花村镇移风易俗舞蹈队为简办红白事家庭送去祝福,让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焕发新活力。
文明新风拂煦,装点青山绿水,浸润群众心田。汾阳市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巩固和提升移风易俗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