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郭猛派出所的户籍办理窗口,来办事的群众总能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藏蓝色身影。他的步伐虽然缓慢却充满力量、语调并不高昂却温暖人心,这位脊背挺直如松的民警,正是近日获评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的郭猛派出所一级警长孙益海。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坚持奉献点亮希望之光,“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最美基层民警”“中国好人”等殊荣,是党和人民对他的肯定与嘉奖。
1992年底,孙益海退伍后考入公安队伍,于1993年来到郭猛派出所成为一名外勤民警。正是20多岁的年纪,肯干肯跑的孙益海到岗后仅用半年左右时间,就摸熟了辖区内42个村的基本情况。“地形熟到即使是晚上摸黑骑车,我也能及时找到各村的村干部了解情况。”孙益海说,他当过兵,身体素质好,跑起来似乎不知道累。
腿脚勤快、认真负责的孙益海很快就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同事的认可,然而,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95年11月30日,时年26岁的孙益海在一次收缴非法枪支行动中冲锋在前,左腿主动脉不幸被火药枪炸烂,不得不高位截肢才保住性命。所幸,骨子里的坚强使他没有被击垮,最终,他拄着拐杖又一次站了起来。
被评定为因公三级伤残的孙益海,此后本可以在家安心休养并正常领取工资,但他却时常坐在窗前用目光追寻那些熟悉的身影。孙益海所住的宿舍楼距离派出所不远,所里连他在内仅有7名民警,本就警力紧张,看到自己受伤后大家更加忙个不停,他的心里五味杂陈。几经考虑,他找到领导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少了一条腿,但双手依然健全,大脑还能思考。虽然去不了处理警情的前线,但我依然能在后方发光发热,为大家分忧解难。”
1998年,郭猛派出所内重新出现了孙益海的身影。这一次,曾经凭借一双跑不累的腿走遍辖区的他,拄上了拐杖。无法和同事们一起外出行动,孙益海就承揽下了几乎所有内勤“小事”——办户口、查户籍、管理档案……他用残缺的身体搭筑起保障一方平安的后方堡垒。
在熟悉新的工作内容的过程中,孙益海善于动脑动手,不仅很快就上手了户籍等领域的业务,还经常帮助居民化解矛盾、调解纠纷,以尽心尽力、兢兢业业的服务获得了广泛好评。孙益海给自己定下“硬杠杠”: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
因为历史原因,过去辖区内户口登记信息错误较多,为了查实一份信息,孙益海经常要拄着拐杖往返于村“两委”、卫生院等多个地点逐一查证。辖区内不少居民在外地务工,在登记或迁移户口信息时,群众往往因距离和时间问题焦急犯愁。针对群众的办事诉求,孙益海牵头设立了“不打烊”户籍室,办事窗口上班时间由8时30分提前至7时30分,不仅365天无休,还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话,行动困难的群众可以预约登门服务。在他的努力下,一个个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有困难,找孙警官”成了乡亲们的口头禅。
孙益海说,看到大家在解决问题后舒心的表情,哪怕再忙再苦也会倍感充实和快乐。蹒跚的脚步声伴着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从派出所大厅传向一条条乡村道路。27年间,孙益海用坏了9根拐杖,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为群众办理户籍5万余人次,以真情温暖民心。
受伤后,孙益海先后历经5次大手术,体内至今还留有36颗钢弹。日常身揣止疼药的他常说:“服务群众就是我疗伤的最佳良药。”谈起这些年坚持服务群众的动力,孙益海告诉记者,小时候,一部记录雷锋事迹的电影对他影响至深,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时时响于耳畔,雷锋精神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他的思想与行动。他说:“学雷锋,不是说高兴起来就做一件好事,而是要坚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2016年,孙益海牵头成立“益海工作室”,组建了益海户政、益海调解、益海服务、益海宣传4个团队。在他的影响下,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并于2021年建立“益海志愿联盟”,越来越多人跟随着孙益海的脚步,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散发微光让社会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