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海市2024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现场。
● 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550余场次
● 七夕节策划推出的代表“一心一意”的11项“闯关”活动
● 现场展示手工编织、糖画糖人、漆扇制作等30余个非遗项目
● 新华网、人民网等10余家媒体以及30余名网络红人对乌海市开展的节日活动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积极尝试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打造“情韵乌海”“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品牌。各项活动以国风元素和现代科技相互嵌入的形式讲述节日文化背景,并贯穿民俗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融入“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各族群众在乌海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鲜活事例,以互动式、沉浸式的创新和创意,引导广大群众切实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聚焦节日主题 推动传统节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坚持先“立”后“破”,让节日“动”起来。“立”就是聚焦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7个传统节日,动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文化场馆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550余场次,让群众记住传统节日、认识传统节日、感知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成为人们每年固定时刻的“文化记忆”和“节日闹钟”。“破”就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同步,立足群众需求,因地制宜,打破过去单纯以表演节目、剧场演艺为主的传统过节模式,通过不断在传统节日文化背景上的守正,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努力讲好节日文化背景和习俗故事;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形式吸引群众参与进来,融入国潮、新中式等流行文化元素,为中国传统节日增添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营造浓浓的节日文化氛围。
坚持形式新颖,让节日“潮”起来。注重增强活动形式的品质和内涵,总体策划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挖每一个节日故事背景和情感价值,通过古诗词传唱、古人装扮造型及表演、汉服表演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声光电、吊威亚等现代表演艺术形式相融合,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视听体验。“鹊梦千年 情韵乌海”七夕节主题活动编排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实景剧,就是通过演员穿着汉服、织女以吊威亚的形式从天而降与牛郎相会讲述七夕节的由来;“月耀黄河 情韵乌海”中秋节主题活动以飞天的形式上演“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引出我国飞天梦和探月工程,并融入书法、飞天石刻等乌海本土文化元素。七夕、中秋上演的“飞天”节目,让群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与现代表演艺术形式巧妙结合的创新和创意。
坚持融入群众,让节日“火”起来。突出节日文化活动的群众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整体活动以群众为主,让各年龄段群众参与其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韵味。端午节举办的“旱地龙舟”比赛,以及将曲艺、猜字谜、蹴鞠、投壶、制香囊、对诗等传统民间娱乐项目串联起的趣味游园会爆火出圈;七夕节策划的“姻缘一线牵”相亲互动平台,在现场月老牵线、二大娘说媒等独具本土特色表演的加持下,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喜爱;策划推出代表“一心一意”的11项“闯关”活动,制作专属的精美“古币”用来兑换精心制作推出的七夕文创雪糕“四时合和”等商品,以游戏互动进行卷轴集章,配合京剧、相声的轮番精彩表演,使活动收获大量好评,让广大市民沉浸式体验节日习俗。
聚焦创新融合 推动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互融互促
推动非遗深度融入中国传统节日。为积极拓展延伸活动的丰富性,真正让活动具备可游、可玩、可学等优点,在提升中国传统节日体验感方面,积极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夜景,创新打造“国风集市”,营造国风文化氛围。七夕节推出的“古韵风华”国风集市、中秋节推出的“月华星辉”国风集市,以精美梦幻的灯光诗词林、古色古香的古风小品、售卖小铺烘托氛围,手工编织、糖画糖人、漆扇制作、汉服妆造、戏曲表演、国风文创、茶道香道技艺等30余个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售卖,现场还组织舞火壶、打铁花、舞火龙等民俗表演,还原古代节日闹市景象,吸引大批身着古装的群众前来游览“打卡”。再如,七夕节首次推出河灯文化,在身着56个民族服饰的青年人引导带动下,几千名群众汇聚在乌海湖边共同放出满载心愿和祝福的河灯,点亮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图景。
创新推出中医集市新体验。深入挖掘中医蒙医文化,将其有机嵌入传统节日活动并探索推出“中医药夜市”,结合本地特色的中医蒙医文化,设置中医蒙医文化宣传、中药药材展示、养生技巧推介等特色模块,现场开展问诊、开方、针灸、推拿、养生、保健、膳食、文化推广等诸多特色项目,推出年轻人喜爱的“能量满满水”“清热解毒汤”等网红中药饮品,让群众在游玩中享受实用且奇妙的中医养生体验,吸引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追捧。同时,积极将中医蒙医集市的特色做法搬到网上,开通“四季养生”栏目,让群众在家就能体验中医蒙医特色养生文化。
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有“声”有“形”有“感”。为不断丰富群众对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感受,让传统节日变的既可玩、又可听,既可看、又可赏,在节日活动的声乐中,将传统乐器演奏作为视听盛宴的关键,让群众聆听古韵编钟的回响、感受百人古筝的韵律、欣赏大鼓演奏的震撼、体验国乐快闪的浪漫。在视觉呈现上,精心策划各朝代婚俗大秀,演员身着各历史时期婚礼精美服饰出场,两两相伴,现场展示周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等历史时期婚俗礼仪,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各朝代精美婚礼画面,深刻体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婚俗文化。
聚焦宣传引导 宣传城市文旅融合新形象
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形成热点话题。充分用好新闻媒体力量,形成传播矩阵,精心策划活动前、中、后期媒体推广,积极邀请各大国家级、自治区级媒体、网络媒体和网络红人现场采访报道乌海市的节日活动,广泛发布内容新颖的演艺内容预告,在多个平台开通线上直播,吸引群众对节日的美好向往,唤起对节日文化的内在认同。“鹊梦千年 情韵乌海”七夕节主题活动邀请新华网、人民网等10余家媒体,以及30余名网络红人进行宣传报道,抖音、快手、相关微信视频号也进行了推送,迅速在网络形成正能量话题传播热点,让外地游客有机会了解乌海、认识乌海,对外展示乌海文旅融合新形象。
注重线下氛围营造,构建浓厚节日氛围。为满足各年龄段群体对节日文化的多元化需求,着力在多点位开展、精心装饰打造和提升节日氛围感上下功夫,让群众在走过大街、穿过小巷、漫步河畔时感受节日的氛围。中秋节在博物馆举办的“月满中秋·博古雅韵——逛博物馆系列活动”,七夕节在时兴书屋举办的“浪漫七夕·且听书语·共话家风”读书沙龙活动等,都能够带给群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和良好的节日观感。同时,用好用活各公交专线、电子大屏和各大活动场所宣传栏、展板,广泛投放节日海报、视频等进行宣传,让市民过节有去处、有乐趣,感受浓浓的中国“节味儿”。(乌海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