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青山满眼绿
——记“中国好人”牛正发
◎ 本报记者 王露

 

    伴着山间清脆的鸟鸣,牛正发带上一本巡山记录本、一支笔、一个水壶、一包干粮,走进了深山里。在过去的许多年,牛正发都是这样开启一天的巡护之旅。

    牛正发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文镇曼飞龙村委会大窝塘村民小组驻村护林员,也是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自1997年成为村里的第一批护林员起,他走过了3000多亩巡护区域,3万多公里的巡护里程,用脚步丈量着管护区的每一寸土地。2022年10月15日,牛正发刚完成了一天的巡山工作,回到家准备躺下休息时突发脑梗,晕倒在地上。养病期间,他依然牵挂着普文镇的一草一木。

    仲春时节,普文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遮天古木郁郁葱葱,繁茂藤蔓盘根错节……牛正发坐在家里的阳台眺望远处的山林。他告诉记者,每年3月到5月是森林防火高峰期,高温干燥,降雨量相对减少,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于是他最近加大了巡查力度,带上厚厚一沓防火宣传单,挨家挨户发放,每到一户,他都要不厌其烦地说上一句:“千万要注意防火,要看管好自家小孩,不要在野外用火。”

    山里作业时间长,加上山路崎岖、护林点位多,常常跑完两个点天就黑了,因此,牛正发时常在山上过夜。一块油布搭在树枝上、一块油布垫在地上,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家”。为了防蚊虫,即便是天气炎热的夏天,牛正发也需要穿上一身厚厚的迷彩服,一天下来,他的衣服常常被汗水浸湿好几次。牛正发说:“这种巡山方式,一步一个脚印,看着很笨,但效果不错,大部分盗伐林木的行为或存在的森林火险隐患都是在这样的巡查中被发现并加以制止的。”20多年来,牛正发责任区内森林火灾“零发生”。

    牛正发巡护的山林,是西双版纳野象频繁活动的区域之一。2022年7月,他与同事巡山时遇到了一头被藤条缠住的小象,小象看上去仅4个月大,左前脚踝关节处的伤口已经化脓。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牛正发与同事每天都到事发地守护小象,为小象消毒和护理伤口。同时,他层层上报,帮助小象去到更加安全宜居的地方。这头小象就是后来人们都非常熟悉的小象“龙龙”,目前,“龙龙”已被送到野象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精心管护。
    巡护过程中遇到危险是常见的事。2001年,牛正发巡山时遇到了一群野象,他凭借对野象习性的熟悉,迅速夺路撤离,但还是被野象追出了1000多米,好在有惊无险。还有一次巡山时,牛正发与狗熊迎面相遇,狗熊追上并抓伤了他,好在伤势不重,处理好伤口在家休息了几天,他又踏上了巡护山林的征程。

    守护着这片森林资源,牛正发也见证了从“靠山吃山”到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转型。普文镇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对于过惯了刀耕火种的村民来说这无疑是生产生活的“绊脚石”,许多村民不赞同、不理解,让这项政策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为了让群众更加了解封山育林政策,牛正发坚持带头学习理论知识,逐字逐句详读森林资源保护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积极向林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请教。掌握专业知识后,他便深入各家各户宣传禁止烧荒、乱砍滥伐等护林政策,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吃了很多闭门羹,还遭到了谩骂和指责。

    为了宣传好森林防火等知识和相关政策,他一改往常严肃的工作态度,挨家挨户耐心讲解,有时候看到村民家里有老人和小孩,他便买上一些糖和水果带去,一边和他们唠家常,一边将相关政策潜移默化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中。每年菌子成熟时节,他都会守在进山口,叮嘱进山捡菌子的群众:“不要把火种带进山林,只捡菌子,不要采摘金线莲这些国家保护植物。”久而久之,他便和村民打成一片,工作也顺利推进。当地百姓对牛正发的护林工作给予了更多理解和支持。

    2023年5月,儿子牛万成从牛正发的手中接过了护林的接力棒,成为了新一代护林员。“一定要守好责任林。”牛正发时常叮嘱儿子,护林员守护的不仅是生长在这片森林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更是人类的家园。

 

当前:1版(2025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