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国之大者”。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办好“关键小事”就是“头等大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条2元票价的“菜篮子专线”,正以实际行动将“民之所忧”转化为“行之所向”,让民生“温度”更加可感可及。
破晓奔赴 承载希望启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贵如油”的春雨轻柔地洒落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和安村的土地上。这场春雨不仅润泽了大地,也加快了菜农们采收蔬菜的步伐。和安村有约2000人口,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以前,村民多在附近的石埠街道售卖蔬菜,如今,他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晨光熹微,当城市里很多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南宁邕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805路公交车驾驶员杨小平已抵达车场,开始热车、绕车巡检、调试设备……5时45分,他驾驶着车身印有“菜篮子专线”醒目标语的公交车准时驶出,向着始发站——美丽南方北门公交站行进。
与此同时,和安村的菜农们将采收好的各类蔬菜整齐码放在菜篮里,肩挑手提,披着破晓的晨光走向公交站。到达公交站后,菜农将菜篮、小推车有序摆放在一旁,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等待“菜篮子专线”公交车的到来。不一会儿,车灯刺破清晨的雾霭,首班805路“菜篮子专线”公交车稳稳停靠。杨小平下车后一边与菜农寒暄,询问他们的下车站点,一边接过菜农手里的菜篮往车上搬,还贴心地按照到站先后将菜篮码好,方便下车时拿取。
6时30分,首班车准时发车,不少菜农靠着座椅稍作休憩。当车辆驶到石埠卫生院及下灵路口站点,又有菜农陆续上车。很快,车上乘客越来越多,最多时有近2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菜农。车厢过道摆满了菜篮子,里面装着香菜、菠菜、茼蒿、蒜苗、香葱、生菜等新鲜蔬菜,带着露珠,水灵灵的,散发着蔬菜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相熟的菜农聊起天来,互相打听近期市区农贸市场的蔬菜价格,满是对这趟进城卖菜之旅的期待。
畅行城乡 搭建便捷桥梁
805路“菜篮子专线”全长约24公里,站点连接西乡塘区和兴宁区,一路途经西乡塘市场、新阳路市场、建政路市场、双孖井市场、东葛路市场等地,方便菜农一站式乘车“带货”,沿线还有地铁站可转乘。
车内的菜农大多上了年纪,年过七旬的黄阿婆打算在西乡塘客运站下车,然后转乘地铁前往埌东附近的农贸市场售卖蔬菜。“那边的蔬菜价格相对更高些,我儿子家在那边,卖完菜还能去看看孙子。以前从家里走到最近的公交站要40分钟,再转3次车才能过去。现在可好了,村口就能上车,再转一趟地铁就能到达,方便太多了。”黄阿婆说。
更多菜农则选择前往公交线路沿线的农贸市场。菜农李阿姨说:“我打算去双孖井市场。在805路没开到村口之前,为了赶早市卖菜,我坐过三轮车,去市区菜市场一趟路费就得十几块,成本太高了;也骑过电单车,但是天没亮就得出发,还不安全。现在开通了这趟车,只要2元车费,既安全又实惠,家里人也放心。”
车辆一路前行,菜农们陆续到站下车,融入熙熙攘攘的早市的人流之中。8时,805路到达终点站朝阳广场。前往双孖井市场的菜农相互帮忙递送菜篮,杨小平也赶忙下车搭把手,直到将所有菜篮卸完。菜农们把菜篮装上小拖车或挑起扁担,匆匆地朝着不远处的市场走去。随后,杨小平立即开始打扫车厢。“得让所有的乘客都有个干净舒适的乘车环境。”杨小平介绍,每天头两趟车的菜农较多,每站停靠时间延长,整个行程要多花十几分钟,而且菜篮数量的增多,使得车厢变得拥挤,卫生清扫次数也大幅增加。即便如此,他依然认为“能帮助菜农增收,这些新鲜蔬菜又深受市民喜爱,再辛苦也值得!”
暖心专线 铺就增收之路
杨小平的付出赢得了菜农的真心相待。菜农们每次见到他,都会亲切地打招呼,将他当成朋友般相处,每个瞬间都让他倍感温暖。每天清晨,“菜篮子专线”公交车都有温情故事上演。这些穿行城乡的公交车,如同一条条流动的纽带,将新鲜蔬菜准时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
菜农李阿姨到达市场后,摊位还没铺好,就有市民前来询价。不一会儿,这些带着露珠的新鲜春菜已经销售大半。“这边生意好,人多销售量也大,很快就能卖完。”李阿姨说。
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和安村驻村第一书记卢丰说,村里经常到市区售卖自种蔬菜的菜农多达百人。以前,菜农们前往市区要转几趟车,而且公交车早班时间较晚,常常赶不上早市的销售高峰期。他算了一笔账,目前和安村近20名菜农通过“菜篮子专线”实现隔日进城赶早市销售蔬菜。与之前在周边2元/斤的销售均价相比,市区蔬菜销售价格普遍达4元/斤以上,单次出摊增收约100元。按每月15次出摊频率计算,菜农一年可增收1.8万元左右。“现在愿意去市区销售蔬菜的菜农越来越多了,我们还将持续关注菜农需求,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全力助推蔬菜进城之路更加通畅。”卢丰说。
为了实现村民“抬脚上车”就能直达菜市场的“一站式公交”出行服务,南宁邕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通过分时段统计客流量,收集菜农和其他乘客出行时间、路段偏好等信息,精心规划线路及站点布局,从2024年12月28日开始,在805路公交常规路线的基础上,每天增设多个特定公交时段服务菜农,并将始发站延伸,增设“美丽南方、超大现代农业园”两对村民家门口的公交站点。
目前,805路“菜篮子专线”公交车实施双向发车,早上同步执行6时30分至8时30分,每半小时一班次运营机制。美丽南方北门方向12时30分、13时、18时30分、19时四个时间段各发一班车往朝阳广场。朝阳广场方向则在11时、11时30分、12时,以及17时、17时30分、18时六个时间段各发一个班次往美丽南方北门,方便菜农往返。
南宁邕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扬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民生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发挥公交客运资源优势,通过持续优化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及运营组织,探索与农贸市场寻求合作,为农产品购销群众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持,打造通向城市周边的赶圩专线等,便利群众出行,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发展,让公共交通成为服务群众、惠及民生、链接美好生活的温暖纽带。”
2元“菜篮子专线”公交车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以“小举措”彰显“大担当”,让“柴米油盐”的烟火期盼与“时时放心不下”的治理牵挂在此交汇,不仅解决了无数人的“烟火日常”,缓解了菜农卖菜难的实际问题,更传递了城市治理的包容与多元理念,有效地拉近了城乡距离,交出了一张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后记
南宁“菜篮子专线”解决了菜农进城卖菜的难题,让他们在村口就可以“抬脚上车”。
破晓时分,冷清的马路上,可以听到扁担和推车吱吱呀呀的“交响曲”;候车亭里,菜农们相互寒暄,聊的都是家长里短;车厢里有蔬菜的清香,有菜农的汗水,有欢声笑语。这是热烈而真实的烟火人间,也是普通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注释。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一座城市的发展,自应是融合共享、美美与共。
南宁是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是这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也是最温暖的“名片”。“菜篮子专线”的存在,既是城市文化和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也是城乡融合、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的生动例证,更是这座城市包容性、温度感的具体体现。
菜农“抬脚上车”的便捷,单次增收百元、年度增收1.8万元的“幸福账本”,也是南宁市把一件件“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让民生“温度”更加可感可及,提升人民幸福成色的实践成果。针对群众急难愁盼推出“实招”,南宁市正将一系列民生“问题清单”,逐步变为一长串百姓的“幸福账单”,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