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云南省永仁县实施“十个好”专项行动,大力打造“四美乡村 文明家园”,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使得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功能深化拓展,群众文体活动健康发展,乡土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农村陈规陋习得到有力遏制,农民精神风貌显著提升,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修订好村规。按照“群众讨论、群众制定、群众认可、群众执行、群众监督”的原则,修订具有“村民公约”属性,符合村情实际、合法合规、便于操作执行的村规民约,经“四议两公开”讨论决定张榜执行,重点融入村庄环境卫生、倡树文明新风、遏制陈规陋习、廉洁自律建设、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63个村(社区)每月固定一天为村民议事日,加强政策宣传、汇集民情民意、推动村规落实。
清治好环境。凝聚群众共同意志、激发共建美丽村庄动力,推动村容村貌改善、治理垃圾污水,制定村间卫生日常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分类管理机制。明确每村每月固定一天为村庄保洁日;推广村间环境卫生门前包清洁、包美化、包秩序“三包”制度;完善党员干部责任区管理机制。每年度评选1次“美丽庭院”。
建强好阵地。开展乡村文化阵地专项清理行动,全面建立并严格落实各类阵地管理使用机制。保护和发挥好革命遗址资源和文物资源的作用。乡镇以“所站”联动、村(社区)以“站所屋+室”联动共建,推动功能区室互补、人员整合配备,实现常年对群众开放,解决开放不正常、活动不经常、牌子(制度)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组建好队伍。完善“中心—所—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建设,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引导乡村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科技能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乡镇和村(社区)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文化宣传服务队,并常态化开展活动。支持有条件村(社区)找准群众需求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推广实施“岗位化”志愿服务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完善爱心超市运行,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
开展好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设立每月“文明实践活动日”,乡镇(所)开展“邻里守望”“关心关爱”“阳光成长”“护苗·绿书签”等增进民生福祉的常态特色项目活动不少于2个、村社区(站)不少于1个。创新群众性文体活动,县乡联动举办“三下乡”集中示范、“村TA”(两季)、“四季村晚”和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等重点活动,每年到各村(社区)开展惠民文化演出1场次、全民阅读推广活动2场次、放映农村数字电影12场次。
传承好文化。加强乡愁文化研究展示,编撰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村志,规范提升乡愁书院、文化大院、非遗传习所等文化空间,支持各乡镇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打造一批新型文化空间。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支持乡镇结合实际开展全民健身周末赛,开展“村T”“村歌”“村乐”“村运会”“村棋”“村BA”等活动,每个乡镇重点培育1个特色节日、1个“村”字号特色文体活动品牌。
实施好项目。围绕乡村建设投资导向,注重谋划和争取一批文体设施改造、文物保护传承、非遗保护传承、农文旅融合等项目。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各乡镇重点谋划推动1个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建立完善“专家小组+专业审核”和“文旅部门主谋、行业部门主抓、驻地乡镇主建”的涉文旅项目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包装、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指导。
锤炼好本事。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法律知识、科学技术、市场意识、文明习惯教育“五个普及”实践活动,办好村(社区)“一堂一班”(即:县级挂村部门负责帮助办好新时代农民大讲堂;县科协牵头抓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每年在农民丰收节评选十佳种植、养殖、科技、销售能手和系列金果王。
涵养好乡风。支持乡镇、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文明乡风街区,完善文明乡风“红黑榜”和善行义举好人榜。办好每季度1期文明讲堂,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每年底由村到县联动开展“感动永仁年度人物”宣推活动。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支持乡镇每年聚焦婚恋纠纷、突出问题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
宣传好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项行动,大力培育本土网络营销团队,各乡镇培养1个知名网络营销账号,每村培育1个农产品品牌和1个农产品推荐官。开展百企百村百品百人“四个一百”宣传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