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明新风尚 凝聚发展精气神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委书记 斗拉

 

    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文明新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不断为开创海晏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高举旗帜、强化武装,信念根基入脑入心。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一是加强思想引领。着力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创新开设“晏坛学堂”理论学习品牌,通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带头宣讲等多种形式,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使“关键少数”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牢记于心、紧抓在手。二是深化统筹规划。县委、县政府切实扛起精神文明建设主体责任,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供实践指引与有力支撑。三是传播文明理念。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尕布龙赤子精神等红色文化,组织30余支特色宣讲队,分众化深入开展“海北故事我来讲·传播海晏好声音”“五项宣传下基层”等理论宣讲,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价值引领、立德树人,文明培育向上向善。突出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一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全县36个行政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红黑榜”制度,把拒绝高价彩礼、控制酒席规模等纳入管理范畴,并依托能人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组织编排《移风易俗入民心》《近亲结婚害处大》等文艺节目,引领社会新风尚,让移风易俗之风真正吹入农牧民群众心里。二是身边榜样示范引领。着力在选、宣、学“身边的榜样”上下功夫,广泛动员全县干部群众以世界冠军切阳什姐、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索南才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牛生有等先进典型为标杆,在全社会营造出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县有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青海好人榜”、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有“全国最美志愿者”1名、“青海省道德模范”2名、“新时代青海好少年”1名。三是大力推进红色思政。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引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落实资金1.45亿元打造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集合原子城纪念馆、221基地等众多红色遗址,以及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时代楷模纪念馆等特色资源,积极打造思政研训基地,让红色成为思政教育工作鲜亮底色。

    拓面提质、深化内涵,文明实践出新出彩。巩固深化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成果,全力打造立体式文明实践服务矩阵,以文明实践“小切口”答好为民惠民“大文章”。一是建强优化服务阵地。按照“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依托文化站、文化广场、法治长廊、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公共服务资源,全覆盖建成“1+6+36”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并高规格打造集理论宣讲、政策学习、移风易俗教育、非遗文创展示创作以及志愿者之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中心三区三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阵地提档升级、深化拓展。二是创新提升志愿服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1+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为基础,建立志愿服务联盟机制,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思路,推行“文明实践+文明乡风+文化活动”工作模式,不断深化文明实践内涵,让文明实践触角无处不在。近年来,全县已注册志愿服务队伍130支,3000余名志愿者,围绕环境保护、扶老助残、政策宣讲、移风易俗、文化文艺等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近2000场次。三是丰富拓展实践活动。搭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和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医疗健康、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服务等“八大服务”的基层综合平台,建立形成“我为群众算笔幸福账”“我们的节日”等常态化活动机制,逐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

    为民惠民、服务群众,文明创建共建共享。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联建共建。一是上下一盘棋全程联动。立足“铸魂于民、问需于民、聚力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创建宗旨,以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善治等工程为着力点,推动文明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禁塑行动、“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形成思想共建、精神共育,资源共融、活动共联,文明共享、互助共赢的联动活力。二是干群一条心全民参与。聚焦基层群众出题、单位部门领题、党员干部答题、组织定期结题四个环节,强化“五联”责任体系,搭建“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实现全县6个乡镇59个机关单位36个村(社区)领导干部包联全覆盖,通过“我为海晏发展说句话”、“乡村振兴调研督帮”、党员“双报到”等方式,察民情、听民意、聚民力,全面提升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和认同感。三是城乡一体化全域覆盖。将文明创建与城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累计创建“五星级文明户”6984户、“五星级文明标兵户”84户,创建全国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乡镇1个、州级文明乡镇3个、县级文明乡镇1个,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社区)3个、州级文明村(社区)3个、县级文明村(社区)22个。

    站在新的起点,海晏县将着力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擦亮文明底色、厚植幸福成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为加快建设“一城五业·全域生态”总体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和精神动力。

当前:B1版(2025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