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碑廓三村,有一家十多年来一直保持5元价格的理发店,店主叫宋常君,经营这家理发店已有34年。从最初的收费三角、五角,到2014年“定格”5元后再也没涨过价,宋常君不仅坚持以低价惠及乡亲,还一直坚守着与街坊四邻的约定,随叫随到、免费上门、志愿义剪……“5元”有价,真情无价,今年1月,宋常君入选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一棵高大苍劲的银杏树在碑廓三村挺立了34年,眼下正是春天,满枝新绿。树下,一扇带窗的木门没有门头也没有名字,门上斑驳的蓝漆是这家“5元理发店”的独特标识。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里,一面镜子、一把理发椅,还有几张连椅,是陪伴宋常君与乡亲们多年的“老伙计”。尽管隐于村头一角,但进出这扇木门的顾客常年络绎不绝。“她要是有事晚点儿开门,门口就排起队了。”说起宋常君,几十年都来这里理发的老顾客纷纷竖起大拇指。
1990年,理发店开张时,宋常君在门口栽下了一棵银杏树,自此,她和这个小店就像这棵银杏树一样扎了根。她说:“当时心血来潮种下树,那时树干才小拇指般粗细,这几十年,银杏树见证了店里的人来人往,也越长越高大了。”银杏不语,春秋往复。身着红色罩衣的宋常君,脸上笑容常在,手上动作娴熟,34年来本着一颗为左邻右舍服务的初心,一直以实惠的价格为村民理发。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忙碌的农人,她都用心服务,以诚相待,成了乡亲们心中的“贴心人”。
“要是想涨价,我早就涨啦!”说起这么多年一直不涨价的原因,宋常君笑着告诉记者:“当时我定价5元的时候,别的理发店都收10元了。来这里的顾客都是乡里乡亲,大家都不容易,所以我收5元就行了。”即使理发价格仅为5元,宋常君有时还会给顾客“免单”,用她的话说,这是“学习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
“谁还没个困难的时候,我有这门手艺,能帮大家就帮了。一天赚10元也行,赚20元也行,我很知足。”宋常君的语言很朴实,行动很暖心。其实,豁达的宋常君家境并不富裕,家里不仅有年迈的父母、自小智力残疾的哥哥,还有一双上学的儿女。平时她经营理发店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日常开销。尽管如此,宋常君依然坚守着理发不涨价的诺言。在她看来,除了可以赚些生活费用,她所坚持的事情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来宋常君店里理发的多是街坊四邻,不少都是老年人,其中有些儿女不在身边。在她的店里,大家不仅可以理发,还能拉拉家常聊聊天。宋常君性格爽朗,服务贴心,大家都爱找她说说话,小店里从不缺少融洽的氛围,欢声笑语总会从蓝色的木门扬出来,飞过银杏树的枝头向远处飘去。
不只理发店内其乐融融,有宋常君在的地方,总能听到乡亲们舒心的笑声。“我们村有个村民叫牟敦林,他当时做了手术刚出院,我去看望他。到了他家后,我看到他头发乱糟糟的,一问才知道,住院期间他一直没有理发,所以我回店里拿上工具后,上门给他理了发。”宋常君回忆起第一次为乡亲上门理发的那天,印象依然深刻。因为从那一天起,她对大家又多了一个承诺,“随叫随到、免费上门、志愿义剪”。这些年来,村里年纪大的、身体不好不便出门的村民只要给宋常君打个电话,她都会上门理发,并且还经常到养老院参加义剪活动。对此,宋常君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夸赞的,她说:“我做的只是一件小事,只要能让大家感到温暖,我就很开心了。”
热衷于为乡亲们“做小事”的宋常君,以无私的奉献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信任。当得知她获评“中国好人”后,乡亲们既高兴又欣慰。“我们村出了‘中国好人’,大家都很兴奋,好人就在我们身边!”碑廓三村宣传委员董军玲说,宋常君是群众身边的学习榜样,大家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乡风更加文明。
冬去春来,理发店门前的银杏树褪尽金黄,换了绿装。门外色彩随季节年年更换,宋常君始终不改初心。当谈到为乡亲们理发要做到多少岁时,她说,只要身体允许,能做到多少岁就做到多少岁。“‘中国好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所有默默奉献、传递正能量的人的肯定。未来,我将继续做好自己,继续经营好小店,干到不能干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