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乐县人社局: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圈
◎ 杨玉红 武利琴

 

    近年来,甘肃省民乐县人社局建立零工市场,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优质服务,推动零工就业群体在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同时激活“零工经济”,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圈。

    提升零工品牌影响力。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建立了县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部门统筹管理、社区党工委协同配合、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推进落实的常态化党建联动工作体系,对零工市场进行专业化指导和标准化规范,有序招募用工主体、“马路零工”入驻零工驿站,全力推进零工市场品牌化建设。

    提升零工人员竞争力。开办电工、焊工、家政服务员、保育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共20期,培训灵活就业人员919人次,引导鼓励零工群体参加应急救援、心理咨询等公益培训,推动“零工市场”专业化转型升级。依托高质量就业乡村创建工作,建立就业地图,紧盯零工群体多元化需求靶向发力,实现多渠道灵活就业。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线上平台,开展直播带岗、政策智推、技能培训等活动,累计吸引1.9万余人关注,有效促进劳务双方“掌上”招工揽活。搭建双选平台。常态化开展“贴‘新’服务 夏送清凉”“人才夜市”招聘会等活动,营造雇主“挑灯觅才”、零工“边走边选”的招聘环境。

    提升零工市场服务力。统筹公共服务资源,聚焦零工群体权益保障,不断增强驿站复合功能,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劳务中介组织、银行等,按照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要求,设立7个“就近办”服务网点,提供“一站式”权益保障。在零工驿站专设劳动关系调解室,配备专业队伍轮流坐班,开展清理整顿零工市场联合执法行动,严打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配套“心贴心”服务功能,制定“接地气”职业规划,针对无学历、无技能的大龄困难群体,规划低门槛公益性零工岗位,倾力打造公平就业“惠民驿站”,促进“零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A4版(2025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