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风化雨润万家
——四川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 本报记者 周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近年来,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

    放眼巴蜀大地,优良家风的传承早已融入城乡肌理,成为滋养文明的精神血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汇聚千万家庭的文明力量。

    典型引领

    让优良家风成为“活教材”

    4月10日,2025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名单正式发布。30余年精心照料瘫痪父亲的邛崃市民叔先用日复一日的行动书写“孝”的内涵,被评选为“孝老爱亲”类“四川好人”。

    叔先的孝行善举源自家庭的熏陶。叔先的父亲青年时怀揣文学梦想,自办家庭小报《小荷尖尖角》,自创了许多歌舞剧本,活跃在当地文化宣传一线,后来出了书,还致力于扶持后辈,倡导耕读传家。父亲的不懈追求,成为全家的精神支柱。叔先共有兄弟姊妹五个,弟弟因病去世,其余三个因上学、工作等常年在外地。30余年前父亲生病时,刚刚成年的老大老二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叔先说,他们榜样在前,自己不敢懈怠。

    优良家风是文明培育的“活教材”,叔先的典型事迹印证着“见贤思齐焉”。近年来,四川坚持以做响做亮“德耀巴蜀”品牌为引领,紧紧围绕“好风传家”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内涵,提炼打磨四川历史文化名人家风故事和新时代家风故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打造了“红色家风故事会”“名人家风大讲堂”“先进典型家风谈”等品牌活动,积极弘扬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家规,加强家庭文明建设,践行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亿万家庭力量奋进新时代。

    系列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让好家风在家庭中生根发芽,在社会中蔚然成风。在先进典型选树宣传过程中,四川各地还通过家风馆、家风学堂、家教实践基地等家风家教阵地的建设,集成展示红色家风、先贤家风、新时代家风等,让历史名人与普通家庭的家风故事同频共振,构建起多样化的榜样矩阵,让家风文明化无形为有形,使得家风家教功能充分释放。成都市以“扬家风、学家训、立家规”为办学宗旨,开设“家风学堂”,将时代精神、廉洁特色、家庭氛围和社区功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眉山市依托“三苏祠”建立眉山市家风文化示范基地,展现了苏氏家族重名节、重品德、重仁爱的家教家风,引导广大家庭挖掘传承家族文化,培育良好家风;宜宾市持续打造集家谱研究、家风传承、文化挖掘于一体的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用“孝善传家,良心处世,忠义报国,文明礼宾”丰富乡土文化精神内涵……

    典型引领、好风传家,“一户带百户、百户带万村”的涟漪效应正在巴山蜀水间扩散。

    文明实践

    让家风建设融入生活场景

    诵家风、传家风、写家风、绘家风……3月8日,以“幸福城里好家风 美好生活在高新”为主题的2025年成都高新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举行,200余名家长学生、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汲取家教智慧、传承优良家风,厚植家国情怀。

    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孩子们用清澈的童声朗诵《家风颂》,将跨越千年的家风智慧娓娓道来;高校青年志愿者团队用手语舞蹈《国家》展现“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的赤子之心,用无声的语言演绎“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深情;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家风文明互动体验,品味家风魅力,传递家风美德……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优良家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这场好风传家的文明实践活动,是四川注重将家风家教从“纸上”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文明实践活动的缩影。近年来,四川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风家教主题活动,通过讲述家风故事、创演家风小品、亮晒家规家训让优良家风深入人心,成为支撑全社会好风气的基石。仅2024年,四川省就开展各类家风家教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

    四川各地积极创新文明实践载体形式,让家风建设融入城乡居民的日常。

    自贡市设立“盐街灯市”华夏家风馆,以VR等现代技术,展示经典家训、先贤家教、红色家风,通过“文旅+家风文明”的模式,吸引游客驻足打卡,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资阳市乐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资源,探索“家风+”文明实践模式,打造百姓家风角、向善家风墙、文明家风街馆等文明实践家风矩阵,创新组建弘毅家风宣讲队伍,广泛传播帅乡“善美忠孝廉正”家庭美德,培育向善文明新风;达州市宣汉县利用全县3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方位全覆盖打造了多个家教家风宣传教育基地,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感受到好家教好家风就在身边;成都市新津区平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家风银行”,引导居民以户为单位,存入家训、建立“家风存折”,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家风家训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倡导文明新风……

   家风润德

    让文明新风劲吹巴蜀大地

    “全国文明村镇”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有着“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称,全村有纳、张、起、毛四大家族,其古老的家风家教之根古朴厚重。该村党总支着力挖掘、研究其家风文化资源,激活四大家族的传统家风,并将纳家“勤劳致富”、张家“诚信经营”、起家“开拓创新”、毛家“崇文重教”的家风内核融入村规民约,形成“纳家包谷子、张家酒坛子、起家车轮子、毛家笔杆子”的“四大家风”品牌,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在“四大家风”的浸润下,迤沙拉村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幸福生活靠奋斗”“好人品出好产品”等家风新内涵,带动村民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非遗传承等事务,“家风正、产业兴、治理顺”的良性循环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正逐步形成。

    好家风涵养好民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广安市通过建立“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帮扶体系,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让温暖家风传递。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爱心女性加入“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伍,与更多困境儿童结对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针对困境儿童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提供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帮扶。“爱心妈妈”也将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广大家庭“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广元市朝天区以“清廉朝天”建设为统揽,深化廉洁家风建设,丰富家风建设载体,精心打造发出一份倡议书、送上一封家书、分享一个清廉家风故事、同上一堂廉政课、共签一份家庭助廉承诺书、共赏一次家风主题漫画展、寻找一批“最美家庭”、确立一批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等“八个一”系列“家风廉套餐”,以廉洁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为清廉建设持续注入“家”力量。成都市武侯区探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在玉林北路社区、郭家桥社区、楠欣社区设立“家风学堂”,持续挖掘优秀家风家训、红色文化故事。同时,培养党员干部、青少年等成为讲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家风家训故事,让好家风从社区走向千家万户……

    家风润德,四川正以家风为桥,连接“小家”与“大家”,以千万家庭的文明“小气候”涵养社会文明的“大生态”,让文明新风劲吹巴蜀大地。

 

当前:A1版(2025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