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为挖掘并培养优秀乡土文化人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4月8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举办的“乡土星光·艺启乡村”乡土文化能人艺人海选活动,在该县落水河乡门头村新庄小公园启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中提出“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举措,“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文明乡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有人引领,谁来引领?乡土文化能人应该是主力军之一。灵丘县举办乡土文化能人艺人海选活动,就是为了发现乡土文化能人艺人,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也为该县文明乡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乡土文化能人是扎根基层、具备传统技艺或文化传承能力的群体,包括非遗传承人、基层文化推广员、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等,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技能或掌握的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他们可以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生力军,成为开展乡土文化活动的活跃者。各地都应将他们挖掘出来、利用起来。
当然,挖掘、利用只是第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培育工作,让乡土文化能人与时俱进,也是重要工作。乡土文化能人有一颗热爱乡土文化的心,还有独特的技艺技能,这是让他们发挥作用的硬核基础。不过,各地还应对其进行培养、提升。通过培育,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拥抱新时代,学会利用现代化工具,比如利用数字传播手段,如短视频、直播等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加速文化传播。通过培育,让乡土文化能人不仅是“两脚沾泥、头顶露珠”的传统乡土文化人,也是掌握现代技术、拥抱新时代的现代乡村文化人。
同时,还需要为乡土文化能人注入动能,调动他们发挥自身作用的积极性。比如,建立日常补贴机制,对乡土文化能人发放一定的补贴,让其能够安心研究、推广乡土文化,创新探索乡土文化传承技艺;建立奖励机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乡土文化能人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让他们成为文明乡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明星”。
如今,不少地方的乡土文化能人是老年人,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引导年轻人加入到乡土文化能人培育利用的队伍中,应健全农村“师带徒”机制,以充分释放“能人效应”,让乡土文化能人的队伍不断壮大。此外,对青年乡土文化能人更要有扶持、激励机制,使他们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以青年力量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