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汲取未来智慧
◎ 李清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第一部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冶》中的这八字真言,道尽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中国园林历经千年的造园历史,将自然的“天工”与人类的“人巧”巧妙融合,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最高意境。新近出版的《天工人巧:中国古园林六讲》一书,正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这一文化瑰宝的深度挖掘与精彩呈现。

    作者罗哲文先生虽已离世十余载,但作为中国古建筑学界泰斗的地位依然稳固。他生前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本书收录了罗哲文先生多年研究中国园林领域的结晶,不仅是对其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更是对他一生致力于古建筑保护与研究精神的崇高致敬,值得每一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园林艺术的人士细细品读。

    书中,从文献记载与现存园林两个维度,全面而细致地梳理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与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从古人利用自然山川的朴素造园,到叠石理水、人工造景的精湛技艺,再到“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等巧妙手法的运用,无一不展现出中国古代园林的智慧与魅力。而他分析讲解的这些造园手法,不仅使中国古代园林达到了高超境界,也为今天的园林设计与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园林的三大流派——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其中,北方园林以北京园林为代表,以宏大的规模和豪华的装饰彰显出恢宏的气派。罗哲文先生22岁时跟随老师梁思成,来到刚刚成立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从此在北京长期工作和生活,对北京的园林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曾出版过《老北京》等专著。书中,他以故宫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建福宫花园等四大花园,以及北海、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为例,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以及不同园林的风格与差异,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除了深厚的学术功底,16岁就考入中国营造学社,一生深耕古建领域的罗哲文先生,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长期投身于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使得本书不仅能有详尽的文字描述,更有众多四季园林实景图片、手绘复原图、平面图、鸟瞰图等丰富的视觉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之美,也为行业人士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实用的教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曾赞誉“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而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也认为,中国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在中国文化的时空架构中,山水园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下,新时代的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珍视宝贵的传统园林艺术,并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为今天所用,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未来价值。

 

当前:B2版(2025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