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梓潼县: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
◎ 杨东

学生瞻仰梓潼县许州红军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遗物。杨东 摄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紧扣“清明祭英烈”主题,以“沉浸式教育、家校社协同、实践育新人”为主线,创新构建“三维一体”红色德育体系,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走深走实。全县累计开展主题文明实践活动42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2.8万人次,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从“仪式感”向“生命力”的跨越式提升。

    红色研学,构建“行走式”思政课。创新推出“1+N”红色研学体系,以“两弹城”红色遗址为原点,设计“初心如磐”“信仰之路”等主题研学路线,开发“沉浸式导览+探究式学习”课程包。打造“实景课堂”矩阵,在两弹城博物馆、科技馆设立“红领巾研学驿站”,配备AR智能导览设备,青少年“沉浸式”体验科技魅力。同步建立“红色成长档案”,将研学报告、口述史采集等成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形成“研前有导学、研中有互动、研后有升华”的全链条育人模式。

    家校联动,构建“共情式”传承链。创新“五个一”家庭德育工程,即共读一本红色家书、共绘一幅英雄图谱、共访一处革命旧址、共写一篇追思日记、共做一次志愿讲解。组织开展“祖孙对话”活动,邀请老党员与青少年结对,通过“口述历史+微视频创作”形式留存珍贵记忆。拓展“家校社”协同场景,创新“社区红色故事会”机制,在社区设立“红色能量站”,由学生担任“家庭思政课代表”,带动家长参与“英雄故事接龙”“红色歌曲联唱”等特色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整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知行合一,构建“实践型”苗圃地。构建“1+3+N”实践育人体系,以红色文物、革命设施为核心,开发“红色+”实践项目。打造“红色志愿+”服务体系,成立“红星小卫士”“文明祭祀宣传队”等青少年社团16个,120余名学生化身“英雄事迹宣讲员”,在两弹城爱教基地、许州红军纪念园等开展义务讲解。创新“红色责任田”认领制度,将革命遗址保护、烈士遗属关爱纳入社会实践学分,引导青少年种植“初心林”、认养“英雄树”,以躬身实践厚植家国情怀。

    长效筑基,构建“浸润式”生态体。将“两弹一星”精神传承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创编《一辈子》《英雄·丰碑》《榜样》等文艺精品,推进“两弹一星”精神进校园巡演130余场次,受众10万余人次。建立“校园红色广播站”“班级英烈纪念角”,开展“每周一故事”“每月一观影”活动。开发“清明·四季”课程,春季开展“英雄故事我来讲”、夏季组织“重走突围路”拓训、秋季举办“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冬季实施“暖冬慰烈属”行动,形成全年不断线的教育闭环,让红色教育突破时空界限,融入成长全程。

 

当前:A2版(2025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