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万名志愿者+1390个实践站,解码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太原模式”——
让老百姓的幸福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 本报记者 罗园

李学花(前排左一)带领团队开展乡村振兴助农活动。(受访者供图)

    ● 打造集学习教育、项目孵化、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让广大市民走得进、坐得下、还想来

    ●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培育,探索建立“一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发展路径

    春风裹挟着樱花香掠过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公园。4月16日上午,万柏林区非遗市集暨“深化全民阅读 共建书香社会”文明实践活动在此举行。西广场上,孩子们踮着脚尖翻看卡通书籍,欢笑声此起彼伏;非遗市集的摊位前,肖像剪纸传承人王振华指尖翻飞,纸屑簌簌飘落,片刻间栩栩如生的人物轮廓便跃然纸上,引得围观群众啧啧称奇;舞台中央,社区故事分享会正温情上演。讲述者们将家长里短的暖心故事娓娓道来,台下观众时而大笑,时而红了眼眶。

    “剪纸看了个新鲜,还翻了不少新书。”家住附近的陈大爷抱着新书笑得合不拢嘴,“这样的活动接地气,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这场文化盛宴,正是山西省太原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太原市打造一批示范阵地、组建一批专业队伍、培育一批精品项目,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明实践“太原模式”,不断为群众幸福“加码”。

    密码一

    阵地密布 家门口打造“精神桃源”

    最近一段时间,小店区龙城街道香槟社区居民刘兰兰的生活发生了转变。60岁的她一年多前从运城市来到太原照顾孙子,陌生环境曾让她焦虑不安。后来,她加入香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健康小屋的“幸福邻里”互助健康项目,成为志愿者。平日里,她在健康小屋学习知识、打扫卫生,还积极组织文明实践活动,为行动不便的邻居制作健康餐等志愿服务。

    在学习与服务的过程中,刘兰兰悄然蜕变。如今,邻居们纷纷称赞她精神矍铄。她开心地向记者分享:“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真是个好地方!在这里不仅收获健康,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理疗后,我几十年的罗圈腿都改善了!还能更好地照顾儿孙,心情也愈发舒畅。”

    同样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受益的还有居民邢晓红。她回忆道,就在4月11日她参加的一场惠民演出中,一名演员突然晕厥,她凭借在健康小屋所学的应急救护知识,冷静施救,成功在救护车抵达前让演员苏醒过来。“学习健康知识太有用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邢晓红满脸自豪地说。

    香槟社区党总支书记高斌介绍,居民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健康技能,考取证书后发挥专长,为邻里提供互助志愿服务,获取志愿积分,用以兑换补贴、服务或产品,推动社区微就业良性循环。

    近年来,太原市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把文明实践阵地建在公园景区、文化场馆、商业街区等群众聚集地,着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的精神高地。

    万柏林区、晋源区、尖草坪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在市民群众聚集的公园内,打造集学习教育、项目孵化、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让广大市民走得进、坐得下、还想来,在家门口畅享文明实践服务。小店区、杏花岭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辖区内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合作共建,开展非遗展陈、群众性文艺汇演、科普教育等各类文化服务活动,推动文化活动不断升级,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迎泽区在特色街区、楼宇商圈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法治宣传、文明礼仪推广等文明实践活动,提振商圈活力,为商圈发展引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向融合、双向赋能。

    目前,太原市共建成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9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66个,打造五星级文明实践阵地46个。这些星罗棋布的文明实践阵地,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太原市民的精神家园。

    密码二

    队伍聚光 志愿先锋点亮温暖之城

    3月14日上午,山西省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吾悦广场开启。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食品安全宣传咨询台。身着红马甲的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穿梭忙碌,将食品安全宣传扑克、资料一一递到排队群众手中。

    “我们想买到合格的肉类产品,应该去哪里购买?”“怎样区分什么肉是合格的肉?”人群中,一位齐肩卷发、戴着金属框眼镜的红马甲身影格外醒目。70岁的李学花正耐心解答群众关切,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作为太原学花志愿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她用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成为活动现场的“人气担当”。

    退休前,李学花深耕食品安全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退休后,她动员5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退休人员,成立太原学花志愿服务中心。该中心设有先进人物志愿服务队、科技工作志愿服务队、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法律维权志愿服务队、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队、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等10支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从智慧助老到食品安全,从家庭教育到法律援助,用实际行动温暖民心,收获群众一致好评。

    李学花带领的团队,正是太原市壮大文明实践力量的鲜活缩影。近年来,太原市发起“寻找志同道合者”行动,主动与党政机关、社会组织、文艺院团、高等院校、爱心企业等对接沟通,发挥先进人物、科技能人、新乡贤、大学生志愿者作用,汇聚各方志愿力量共建共育文明实践队伍。如今,全市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60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53万余名。“天龙救援”“贝壳公益”“简到帮扶”等一批优秀文明实践志愿者团队脱颖而出,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名片。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万柏林区整合文艺创作、非遗展示等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优质人才库,为志愿服务注入源头活水;小店区云水明珠社区推出“共富联盟”卡,开展公益讲座,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让居民在互帮互助中共享发展成果……这些生动实践,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密码三

    项目赋能 特色服务绘就幸福画卷

    “王大爷,您去哪儿?今天中午怎么吃饭?”

    “我就在小区转悠转悠,中午还是老样子,在社区食堂吃。”

    今年92岁的王国正是尖草坪区南寨街道朝阳社区的一名独居老人,20余年来独自生活的他虽能自理,但是生活中总有许多不便的地方,也时常需要有人陪着聊聊天。

    自从2022年朝阳社区推出“共享儿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以来,王国正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每天都能接到关怀的电话,他们还时常带着水果来找我唠嗑,去哪里都不放心,要陪着我。对于我来说,他们是我最可靠、最信得过的‘子女’。”提供入户关怀、生活照料、跑腿采购、精神慰藉……“共享儿女”让王国正的晚年不再孤单。

    朝阳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空巢、独居老人占比近40%,像王国正这样需要“共享儿女”服务的老人不在少数。年近八旬的独居老人高宝琴因儿子身患重病,心情郁结。燕俊平身为驻地诊所医生,同时也是朝阳社区“共享儿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他一有空就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与老人聊天,让老人感到一丝温暖。

    “‘共享儿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里,除了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医生、大学生及有维修特长的志愿者等,目前注册人数有328人。”尖草坪区南寨街道朝阳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郝国英感慨道:老人们都说,社区里的这些“共享儿女”,为空巢、独居的他们托起稳稳的幸福。

    优秀的文明实践项目就像一扇窗口,展示着太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太原市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培育,探索建立“一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发展路径,鼓励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合辖区资源禀赋、居民构成特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项目。

    目前,太原市已形成全方位多领域项目体系。拥有“千年府城、凌霄双塔、生态东山”三条文化旅游带脉络的迎泽区,探索“文明实践+文旅”新路径,打造“府城漫步”文明实践项目,开展美景讲解、美食推介、文化宣传等活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杏花岭区依托简到志愿者服务队打造“‘蔬’送美好 ‘益’路同行”文明实践项目,搭建优质农副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平台,既丰富了市民餐桌,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清徐县的阳光益佳爱心服务队一对一扶贫助学志愿服务项目,为贫困孤儿、单亲及留守儿童提供精准教育支持与生活关怀,全方位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如今的太原,因文明实践而更有活力,一个个温馨的阵地,一支支温暖的队伍,一场场精彩的活动,让群众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太原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太原市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打通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力争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排头兵,让文明之花在并州大地绚烂绽放,持续书写幸福生活的崭新篇章。

当前:A2版(2025年04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