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凌云关
中国人自古重“人情”,婚丧嫁娶历来是件大事,风光热闹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种人情已经变了味。近年来,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在一些地方盛行,通过各种宴请“项目”大摆筵席和收受礼金,婚丧嫁娶要请酒、孩子满月要请酒、乔迁新居要请酒、孩子升学要请酒,甚至有的人租房子搬家也要请酒,这不仅破坏了社会风气,还让被邀请者感到了压力。一些干部群众反映,这些变着花样的宴请如同“罚款单”,让他们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支付礼钱。
参与筵席异化为还“人情债”,显然违背了传统文化的倡导初衷。况且,婚丧嫁娶的筵席,动辄一桌上千元,甚至几千元,这些豪华筵席“好看不好吃”,大多数情况只是被亲朋好友“品尝”一下,浪费非常严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被作为礼金送掉,价格昂贵的山珍海味被作为垃圾倒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受礼金之风对社会大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必须“打住”。
历数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因此,必须坚决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要组织专门力量,制定出一系列推动和谐农村建设的道德规范,比如“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以及个人的、家庭的各项规约,使广大农民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并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种规范内化为每个农民的自觉行动,引导群众事事简朴、处处节约,弘扬崇俭抑奢的正能量。要注意扶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各类组织,如红白理事会、社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这些民间组织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作用。要深入开展“倡文明、树新风”、文明家庭创建和贤媳孝子、慈行善举、节俭典型评选等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形成勤俭的生活观、合理的消费观、健康的亲情文化,在农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找准工作载体抓手,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下活移风易俗这盘棋,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