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突出特色 提升品位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城市建设掠影
渝晓燕 吴永忠
渝晓燕 吴永忠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巴州、生态巴州、幸福巴州、魅力巴州”四大目标,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并以“五创联动”为抓手,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创新机制促项目建设,加大投入促配套完善,规范管理促巩固提升,实现了城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高起点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速效并进
该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加速与提质并重、特色与品质相融,重点发展主城区,加快发展重点镇,积极发展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先后实施了后河桥、莲花嘴、江南二环路周边等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和陇桥片区安置还房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化成生态小镇、水宁寺旅游小镇、清江工业小镇、鼎山商贸小镇4个重点镇建设,启动实施中心村11个、新农村综合体2个、聚居点197个、农村新型社区40个,基本构成了新型三级城镇体系。全区创建环境优美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庄36个。
坚持高水平建设,城市拓展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该区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伸”的发展思路,积极建设新型立体城市拓展区。加快推进了陇桥、回风北路、津桥湖约6平方公里的三大城市拓展区和东门大桥、南杨大桥、江南二环路、巴恩快速通道、南龛大道、西环线、北环线等市政道路建设,将陇桥城市组团打造成巴城靓丽的“外客厅”;将回风、津桥湖片区打造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人居新城,逐步形成外畅内达的城市空间结构,辐射带动城市发展。“十二五”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分别由“十一五”末的12.8平方公里、30万人增加到25.3平方公里、42.5万人。
坚持高标准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该区大力实施“城镇建设大会战”,全面加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10条道路和12座桥梁的建设及34条小街小巷的整治,新建(改造)了市人民医院、江北广场、盛华堂等人行天桥4座和江南二环路、老江北下穿隧道2个以及城市雨污管网34公里、城市公厕33个、日处理垃圾600吨(一期)垃圾焚烧发电厂1个、七星市场、西城市场农贸市场2个、乡镇垃圾填埋场17个、污水处理厂5个,新增设停泊车位1778个。“十二五”末,全区城镇建成道路面积458.45万平方米,是“十一五”末的1.3倍,年均增长26%;建桥梁41座(含乡镇)12.14万平方米,是“十一五”末的3倍,年均增长60%。
坚持高品质打造,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该区紧紧围绕构建“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人文景观这一目标,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继实施了江南滨河路景观工程、污水直排综合治理工程、滨河路绿化整治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形成了集防洪抗旱、涵养水源、休闲游览等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带;立足“巴中民俗文化走廊”,启动实施了草坝街特色街区打造工程,加快“巴蜀”文化保护力度;完成了巴州大道、回风东路、红军路、鸿运巷街等8条道路沿线和化成、凌云、花溪、玉堂、水宁寺等5个乡镇的风貌塑造,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4.1万平方米;完成了陇桥片区、高速公路东西出口、南坝将军大道、气象局至1号桥等10处及清江、曾口、水宁寺3个乡镇的增绿补绿工程;新建火车站站前广场、蓝湾国际广场、新天地广场、财富广场、桑园坝广场等城市广场9个12万平方米。立足现有鼎盛的人气和良好的商贸服务设施基础,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建设,着力构建以回风、后河、南池、南坝为核心的四个核心商圈。巴城建成区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由“十一五”末的385万平方米增加到688.5万平方米、20%增加到38%,7平方米增加到11平方米,分别增长78.83%、18%、57.14%,年均增长15.77%、3.6%、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