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多举措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
让孩子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许梦雪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家庭基础作用、社会保障作用,上下协调,齐抓共管,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新方法、注入新内容、开创新局面,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以学校为主体

  建设良好校风发挥主阵地作用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德育建设的主要阵地,在德育建设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不论是开设美德APP,还是推出“道德银行”,都是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安徽宣城创新开发出青少年美德在线APP平台,该平台结合学校常规养成的重点,为孩子的行为表现预设了“好评”和“不足”两大模块,通过加分扣分的方式,促进学生美德养成。山东日照推行“道德银行”管理,它仿照银行的形式,以学生的“文明行为和道德善举”为主要内容,以“银行储蓄”为手段,每学期打给学生储户1000个金币,作为原始资金,学期内违纪就属借贷消费,做好事行善举属存款,借贷和存入两笔账分开记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各学校还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完善学校德育活动体系,增强德育体验,拓展德育空间。内蒙古乌海在全市43所中小学校开设了“我们身边的美德少年”宣传栏95个,组织开展“敦品励学 成才圆梦”学习美德少年等各类宣讲活动等,利用多样平台展现好行为好习惯好风气,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以家庭为基础

  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家长示范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家长们的言行时时刻刻对孩子起着表率和示范的作用。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各地积极探索多形式的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间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广东惠州运用项目化的工作方式,通过各类社交工具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设立“家有儿女——惠州市妇联家庭教育公益行”空中微课堂项目,推进社区(村)家庭文化建设,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提高。陕西榆林建立家校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老师、学生共读《论语》活动,注重美化楼体墙面,设计了具有鲜明主题的楼层文化,发挥环境导向、激励、育人的功能,继而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

  以社区为依托

  建立站点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区”不仅是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更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各地优化社区环境推动学校德育,从而达到学校与社区的双向互动。部分地区在社区内设立红领巾社区德育工作站、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等道德教育站点,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为促进儿童之家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帮助儿童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好习惯,天津首创国际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内设立“漂流书箱”,提供丰富的图书,服务社区儿童。陕西咸阳构建多维互动的教育网络,采取网格化管控等措施,在不同社区共建成68个留守儿童亲情连线室和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开通100多个“亲情视频”窗口,接通118部“亲情电话”,创建100个“亲情QQ群”,坚持专项整治与规范引导相结合,防止留守儿童道德关爱缺位、道德教育缺位的现象发生。

  各地在未成年人德育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活动模式,将三者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真正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道德的祖国新一代而努力。

  许梦雪
当前:第一版(2016年1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