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皓 张敏
13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生命旅程,而对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东风村二组村民杨从秀来说,更是如此。
13年间,她照顾瘫痪的小叔子,送走了被噩耗迎头一击就再也没站起来的婆婆,拉扯母亲出走时还未满一岁的小侄女和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长大……用单薄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用真挚的情和满腔的爱,书写了“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
幸福小家,突起波澜
2003年,对时年30岁的杨从秀来说,无疑是一个终生难忘的年头。从这一年开始,她的人生走上了一条艰辛之路。
2003年11月23日,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瞬间让杨从秀平凡而温馨的家庭波澜四起:远在山西大同煤矿务工的小叔子李文海出事了,被突然垮塌的矿体砸伤了脊椎,经过手术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腰部以下的肢体却从此丧失了行动能力。
时隔不到两个月,身体一向孱弱的婆婆在噩耗的冲击下,怀着对儿子李文海的无限牵挂抱憾而去。时光再向后推移,离李文海出事还不到一年的某一天,李文海的妻子留下了当时还未满一岁的幼女悄然离家。
面对瘫痪在床的小叔子、嗷嗷待哺的小侄女,再想起自己膝下两个年幼的女儿,以及贫病交加、风雨飘摇的家庭,杨从秀一夜夜不能入眠。
然而无论怎样,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杨从秀一咬牙,在做繁重的家务和农活的同时,承担起了照顾小叔子的重任,背一个抱一个再拉一个抚养起了3个年幼的孩子,这一坚持,就是13年。
一顾13年,不离不弃
家是什么?对于瘫痪在床13年的李文海来说,善良、朴实、任劳任怨的嫂子就是他的家!同样,对于李文海的女儿李俊楠来说,杨从秀就是她的亲妈妈,就是她的家!
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赶到小叔子屋里伺候他大小便,端来脸盆为他刷牙擦脸,收拾完后赶紧做饭,饭好了第一碗盛给小叔子;小叔子大小便失禁,常常弄得满床臭味,她从不嫌弃;夏天天热,害怕小叔子长期卧床生褥疮,每天至少帮他清洗三四次,从不叫苦叫累;为防止肌肉萎缩,还得替他不间断地进行按摩……这就是杨从秀13年的日常生活。
杨从秀外出干活儿、办事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别人都是“轻装上阵”,唯独她走到哪儿都是“一串儿”人,背上背一个,一只手抱一个,一只手拉一个,就这样拉扯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一路牵牵绊绊至今。
回忆起艰辛的往事,杨从秀的脸上却始终挂着浅浅的温和的笑,她说,“咋办呢,没办法呀,我都不照顾他(李文海),谁照顾他呢?我都不养她(李俊楠),谁又养她呢?这些都是我该做的!”
一句“该做的”,13年的艰辛忍耐都不过是一己之责,13年的辛酸苦楚也尽化成释然的微笑:“只要一家人和气,再穷再苦都没啥。反正,我怎样活,他(李文海)就怎样活;我咋样对我的娃儿,就咋样对他的娃儿。”
斯是陋室,唯她独馨
生活的重压,留给杨从秀的是一头早生的华发、是满脸密布的细纹、是长满厚茧的双手,可也是因为有了她,这个家稳若磐石,坚不可摧。
杨从秀走过的这13年的艰辛,小叔子李文海体会最深,“前几年,嫂子脚上生疮,疼的不得了也舍不得花钱到医院看病,她每天拄着拐杖照顾我……没有嫂子,我不可能活到今天。”在侄女李俊楠眼里,杨从秀是这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佩服她、感谢她,没有她我们这个家早散了。”杨从秀的丈夫李文华谈起自己的妻子,几度哽咽,他说,他能做到的就是尽力帮她多分担一些,一起面对困难,绝不逃避。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13年间,“最美嫂娘”杨从秀以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人间大爱,展现了善良、质朴、坚韧、博爱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