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只为绽放心中大爱
——记“最美老板”刘陈军家庭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刘陈军(左一)一家

    家庭名片
  刘陈军是四川阿坝州茂县回龙乡回归饭店的老板。20多年来,她和她的家人在无偿照顾3名孤儿的同时,还时常慰问孤寡老人。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她冒着余震和飞石不断的危险将受伤游客抬到自家的饭店,为他们提供食物、饮水和休息场所,被人们称为“最美老板”。
  12月13日上午,在四川成都新华国际酒店22楼的会议室里,一位身着美丽羌族服饰的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格外引人注目。面对记者的镜头,她举止优雅,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就是茂县回龙乡回归饭店的老板刘陈军。刚从北京载誉归来,虽然连日的奔波劳累让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依旧难掩她获得荣誉后的激动之情。
  助人利民做善事
  刘陈军的店名为“回归饭店”。20多年来,刘陈军在辛苦经营饭店的同时,也执着地做着各种助人利民的善事。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在汶川地震中冒着余震和飞石不断的危险抢救受伤游客的举动。
  汶川地震发生时,多辆行驶在213国道茂县段的大巴车被乱石砸毁,车里的乘客受伤严重。刘陈军在国道旁的“回归饭店”里目睹了一切,顾不上自身的安危,她带着饭店里的员工冲到现场,将车里受伤的游客疏散到饭店内。为了及时抢救伤员,情急之下,刘陈军将店里的百叶窗帘撕下来绑在木棒上,做成简易担架,让人把8名重伤游客送往医院。抗震救灾期间,刘陈军把“回归饭店”变成了“灾民临时救助站”,先后为7000多名游客和来往人员提供食物、饮水和休息场所。
  在照顾伤员的日子里,刘陈军不停地煮稀饭,送饼干、饮料、方便面给游客们,不断鼓励他们要坚持。在以后的时间里,刘陈军的手机经常收到被救助游客发来的表达感谢的信息。
  就这样,刘陈军和游客们的联系一直就没有断,有知道她身体不适给寄药的,有邀请她去外地散心的,有给她送羊绒衫的……因为她的无私奉献,感动了困境中的人们,如今,持久不断的感恩之心开始温暖着她。
    优良家风家德代代相传
  当记者问起,这么多年是什么信念支撑她一直做善事时,刘陈军脱口而出道:“是感恩的家风。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导我们要学会感恩,要多做好事善事。”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话语却深深地铭刻在刘陈军的心里。
  数年前,刘陈军的父母收养了一名孤儿。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渐渐老去。抚养孤儿的重担就落在了刘陈军的肩上。如今,刘陈军在抚养3名孤儿、资助2名大学生的同时,还时常资助慰问邻村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
  每年的寒暑假,在慰问孤寡老人时,刘陈军都会把两个女儿带上,并教育她们要做好事、善事,把优良的家风家德传下去。在她的影响下,大女儿胡艺在上学期间,经常用自己的生活费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
  “感恩家风是我们家的宝贝,我们愿意守护这样的家风,并将其代代相传。”刘陈军说,如今他们一家把感恩家风表述为:孝为先、德为高,牢记感恩。
  夫妻恩爱同心互为支撑
  赵家沟地处茂县三龙乡。突如其来的地震将村里仅有的一条道路破坏殆尽,为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刘成军夫妇出资为村民修出了一条路。公路修通了,她变黑了,也瘦了,看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刘陈军却哭了,这条路凝聚着她和丈夫太多的心血。
  丈夫胡志林是三龙乡黄草坪村的支部书记,村里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饭店里的生意,他根本顾不上,全靠刘陈军一个人打理。尤其是在灾后重建中,丈夫时常在半夜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家。
  刘陈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帮助丈夫,她时常抽时间到三龙乡,帮助丈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对于妻子,丈夫胡志林也时刻牵挂着,他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帮助妻子打理生意或陪她去看望孤寡老人。
  这就是“最美老板”刘陈军一家,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之家。其家庭先后获得“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当前:一版(2016年1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