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貌
一栋栋农家小屋错落有致,一条条通村公路平直宽阔,房前屋后栽花种树,这就是如今的康定新农村。近年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依托新农村建设,打好脱贫攻坚战,大力整治环境、民风,全面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建幸福美丽新村
过去的金汤镇新联下村有这样一种说法:“出门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猪牛满街跑,厨房烟熏眼。”而如今的新联下村早已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通自来水,家家用上了太阳能、沼气池,院内进行了硬化、绿化、垃圾分类清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了康定小有名气的先进村和富裕村。不仅如此,新联下村还是康定市金汤片区第一个实现网络全覆盖的行政村。同时,该村还在村头村尾及主要路段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以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漫步在村子里,公路两旁的风能发电路灯缓缓转动着扇叶,一栋栋新建民居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房前花开正艳,屋后绿树成荫,农家书屋里翻阅书籍的青年,村级活动室里老人和孩子的笑脸,篮球场和健身器材上的身影,这一切都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起陶渊明的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不只新联下村,2015年,金汤先锋片区核桃基地建设完成近70公顷核桃林栽种;青杠二村成立“兴兵羊肚菌农户种植合作社”;陇须村村民注册成立“伦华农民养牛合作社”……
截至目前,康定建设了46个“幸福美丽新村”,5个州级文明乡镇(村、社区),3个省级文明乡镇(村、社区)。2016年,多大河沟村创建为“省级三新示范村”。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个个美丽新村正在大步迈上小康之路。
筑文明和谐家园
夜幕降临,三合乡村民们又在“农民夜校”的课堂里开始了新的学习。“为了让夜校服务群众脱贫致富,我们把教学内容选定为技术性课堂、政策性课堂和法规性课堂。同时将授课方式由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改为需求式教学,通过干部走访调查征求收集群众意见,制成课程菜单,从四川民院、乡干部、农技员、第一书记、联系单位工作人员中择优选取人员到村授课,从而形成了群众想学啥就讲啥的农民夜校,真正让夜校走进群众的心窝窝”。三合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康定市在调查摸底后,率先在18个贫困村开办了“农民夜校”,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师资、有教材、有制度、有活动的“七有”标准,建立新型农牧民素质培训基地。与此同时,康定市在乡村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男女平等、诚信互助、邻里团结、谦虚礼让、勤俭持家”等美德,大力培育“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乔迁省办”等先进理念,摒弃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各种宣传及相关约定的指引下,各村都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完善,如今,村民们不仅认识到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带来的危害,而且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的规定。今年,该市对10名“最美康定好人”,56名“好媳妇、好婆婆”进行了表彰。值得一提的是,呷巴乡铁索村降巴克珠家庭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随着村貌村风的大力改善,村民思想的不断转变,一个文明和谐的新家园正在情歌故乡的土地上绽放。
享丰富文化视听
“每次送文化下乡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大早就赶到村里的活动中心,有时候演出下午两点开始,但是不到中午12点就坐满了人。”呷巴乡村民丁真扎巴说:“遇到过年的时候,还免费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和写春联,我们现在都盼着送文化来呢。”
据了解,康定市积极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将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宣讲“五下乡”活动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给村民送上丰富的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送文化下乡与村民零接触,不但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还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这样的方式比传统的开会宣传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受大家欢迎。”金汤镇镇长杨龙明说。
近年来,康定市逐渐形成了以市文化馆为骨干,乡镇、村级文艺演出队为补充的送文化下乡队伍。同时将文化下乡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农家书屋建设与培养农村文艺骨干结合起来,大力培养农村文艺人才,辅导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目前,康定各乡镇陆续组建起了自己的业余文艺演出队。
“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家庭收入一天比一天多,文化活动也一天比一天丰富,感谢国家感谢政府给我们的优惠政策和对我们农牧民群众的帮助。”瓦泽乡村民顿珠竖着大拇指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