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舞出精彩未来
——记舞蹈教师刘春香家庭
本报记者 赵青

        家庭名片
  2007年,刘春香与丈夫代国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江县数万名留守儿童,从此开始了近十年的陪伴和坚守。他们为孩子们进行免费舞蹈培训。刘春香编排的原创舞蹈《圆梦》获得“小荷之星”金奖,登上了四川省少儿春晚、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舞台。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他们却只能留在农村。刘春香夫妇的出现改变了四川中江县留守儿童的生活,筑起了一个舞蹈乐园。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刘春香和丈夫代国杰都是吉林人,但在四川已经定居快20年了。“女儿1997年考上了四川舞蹈学校,她爸爸便辞职跟着一起来了。” 刘春香回忆起往事,非常庆幸当初的决定:“之后,我也离开了吉林歌舞团。我们背井离乡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就是想照顾好孩子,给她一个完整的家,让她能够开心快乐地成长。”
  来到德阳的刘春香选择成为一名舞蹈老师,白天在艺术学校等地方上课,晚上自己还开了一个班教人跳舞。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春香了解到中江县非常缺舞蹈老师。当时德阳、中江两地间的交通很不方便,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刘春香主动请缨,每天往返42公里,早出晚归更是成为了常态。
  看到刘春香这么辛苦,丈夫代国杰有些心疼。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刘春香已经放不下这些孩子了。有一次天降大雾,刘春香到中江的时间比平常晚了一些。才刚下车,一群孩子就跑过来激动地抱住了她。学跳舞的学生越来越多,刘春香2005年成立了中江春香艺术中心,自己担任校长。
       用舞蹈传递自信和快乐
  2007年,中江县妇联开展了一次“爱心妈妈”活动,专门帮助留守儿童。也正是这次活动,刘春香了解到留守儿童对跳舞的渴望以及舞蹈对孩子们的改变。刘春香夫妻俩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中江县数万名留守儿童,开始了近十年的陪伴和坚守。
  虽然是免费教留守儿童跳舞,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老人并不理解刘春香,强拉孩子离开,这让刘春香感到孩子们学习舞蹈的不易。但刘春香和代国杰没有退缩,他们每周带领着舞蹈老师巡回在中江各乡镇小学,义务辅导留守儿童学习舞蹈;在富强村与留守儿童一起过年,让孩子感受关爱;在瓦店学校开展义务培训,圆孩子们的美丽舞台梦……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现在,德阳、成都、北京、香港、澳门等地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身影,获得的奖项举不胜举。原创舞蹈《圆梦》根据刘春香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讲述留守儿童想和城市孩子一样跳舞,但是却又跳不成,最终发出呐喊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并获得“小荷之星”金奖。这个舞蹈圆了孩子们的梦,也圆了刘春香的梦。
        “小家”文明“大家”才文明
  “我就是想通过舞蹈来感染这些孩子,让留守儿童变得自信与快乐。”刘春香说,看到孩子们高兴,她也就满足了。2013年8月,在中江县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正式注册成立,刘春香任团长。3年多来,1000多名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艺术团,在这里放飞了自己的梦想。刘春香的女儿代清瑶如今是部队文工团的一员。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每次休假回家,她都会跟随父母下乡教孩子们跳舞。有了丈夫和女儿的全力支持,刘春香说她会坚持下去,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舞出精彩。
  “我现在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更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带动更多的家庭走向文明,‘小家’文明了,‘大家’才能文明。”12月13日上午,四川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见面会在成都举行,披着鲜红绶带的刘春香在发言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同我们亲切握手,让我倍受鼓舞。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激励我继续前进。”
  “家风家教,父母是第一责任人,挣钱养家重要,关心陪伴孩子成长同样重要。”刘春香对记者说,她和家人筹建了一个公益家庭农场,给那些为了孩子返乡生活的父母提供工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

当前:一版(2016年12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