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一间简陋的地下室里,总有一位拾荒老人守着一屋子书等待着来借走它的人。年复一年,书越来越多,老人藏书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但他总是笑呵呵地对待每一位来借书的人……
美轮美奂、浩如烟海、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的四川省图书馆……全省人民可以在这里,尽享知识带来的乐趣,领略书籍的各种魅力。与此同时,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的一个地下室里,一位拾荒老人也在自己创办的免费图书馆里,表达着一个爱读书、好读书的文人之心。
而就在近日,因这位老人向省图书馆捐赠1000多册图书的行为,使得这两个并不搭边儿的图书馆,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位老人名叫陈光伟,今年70岁。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36年来,以收书、买书和藏书为乐,凭一己之力收藏了5万余册书籍,并开起了免费借阅的民间图书馆——恩阳光伟图书馆。在这些书籍当中,不乏字典、医书等珍贵文献。
2016年12月22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午后,记者来到了陈光伟老人的住所,那是在三楼搭建的一个简易房,在十余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床,其余的地方都被一袋袋的书占满了,就连屋外的阳台上,一摞摞的工具书也堆到了屋顶,真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老人很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给我们讲述他与书的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始终不忘初心。”陈光伟这样形容他的收集之路。
据陈光伟老人讲,他小时候家庭贫寒,只上了小学。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走乡串户收废品,后来条件有些好转了,便在恩阳街上租房,设立了固定收废品站。缘于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他总是细心地从废品中淘出各种书籍,因此渐渐成了当地有名的“书痴”。称他为“书痴”,是因为他不光自己背着一个大背篓走乡串户地收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还经常开些“书单”给同行,让同行帮忙找一些珍贵的书籍。
时光追溯到1996年,经过10多年的努力,陈光伟已经收集了图书1万多册。这一年的春节后,他请人做了9组木制大书柜,把收来的旧书全部上架,并请人用白纸在门外写上“内有藏书,免费借阅”。自此,“光伟图书馆”正式成立并开放,而附近的居民和学生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为了使来借书的人有书看、看好书,陈光伟还将自己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购买图书和书柜,2000年至2008年期间,图书馆的藏书量以每年三四千册书籍的速度增长。十几年下来,他为此花掉了近30万元。到了2015年,他藏书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人竟愿意花300万元买下陈光伟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但是被陈光伟婉拒了。看着自己几十年来省吃俭用收购的书籍,陈光伟始终不忘初心。在他看来,金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财富的象征,但决不是万能的。“金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德。”陈光伟说。
“在我这里就没有查不到的生字。”陈光伟如小孩子一样炫耀着自己的“宝物”。
在他淘来的书里,有的还是十分珍贵的古籍,譬如有清光绪五年出版的《康熙字典》,以及商务印书馆在民国时期出版的《辞源》。而工具书也是陈光伟淘书的一大偏好,光是阳台上摆放的工具书,种类就涵盖了字典、索引、年鉴等数十种。难怪,只要邻居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跑来问他,这也使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为了方便借阅,他还把家里的5万多册图书分为历史、政治、军事、文学、戏曲、法律、医药、商业、农业、科普等十几类。此外,他还专门学习了图书防虫防潮、以及一些简单修复的技巧。
在2014年,由于房租上涨,陈光伟不得不关闭了自己的废品收购站并将图书馆搬到了地下室里。搬家时,忍痛淘汰了1万多册书籍。在距离老人住所数十米外的地下室里,一排排书籍整齐并有序地排列着,记者看到用牛皮纸包着的一个个小包,于是就问:“这是什么书?”陈光伟兴奋地说:“这是我收集的连环画,足足有4000册。可别小看这些书,为了收集他们,我可是费了劲的,有的时候为了凑齐一套,我经常要跑好几个乡。这里的每一本对我来说都是我的‘镇馆之宝’啊”。
“以后,我的这些书就交给我的孙子了,有年轻人接班我也就放心了。”陈光伟安心地说。
现下,图书馆虽然被搬迁到地下室里,但是来借书的人却不曾见少。可是随着近些年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好在,老人现年24岁的孙子陈新,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力挺爷爷的藏书爱好。他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个域名,将爷爷的藏书进行电子录入、分类,直到去年7月底电子录入工作才整理完毕。陈光伟说:“现在的年轻人脑筋活,我的这些书有了电子档案,找起来就更方便了。”
虽然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去图书馆里借书看可能算是比较“守旧”的做法了。但是,作为一个标准的90后,陈新似乎对爷爷开办图书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他说:“最初,家里人都不理解爷爷的这种做法,并质问有几十万,什么事情不能做呢?每当这个时候,爷爷都默不作声,继续埋头做事。年复一年,当越来越多的陌生人都来支持爷爷时,家人们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大家都觉得这个图书馆要一直开下去,因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