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唱夫随”的爱之旅
记尽己所能帮助困境孩子的张彦杰夫妇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张彦杰(左二)一家

 

家庭名片:来自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的张彦杰家庭是一个大爱无私、积极向善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却尽己所能地帮助困境中的孩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二人创建的“巴中市兔兔爱心助学团队”,现已发展爱心志愿者500多人,行程60000多公里,走访贫困生2000多个,一对一帮助651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家庭先后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四川省最美家庭”“巴中市最美家庭”“巴中市文明示范家庭”称号。

 

       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的称号后,张彦杰家中的电话和访客不断。2016年12月28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她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细弱微小,难掩疲倦。
  缘于身体的不适,现在的张彦杰从1楼爬楼梯到5楼都会气喘吁吁,腿脚酸软。然而就是在身体如此虚弱的情况下,她却坚持徒步1个多小时到贫困村去关爱困境中的孩子。崎岖泥泞的山路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都算是一种挑战,更何况是一个身体异常虚弱的癌症患者,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病中最牵挂的还是孩子
  没能和丈夫李友生一起去北京参加全国文明家庭的表彰,张彦杰感到有些遗憾。那段日子,正好是她因为肺炎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
  为了宽慰妻子,李友生在北京的两天时间里,随时随地都在微信上与妻子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不清楚的,他就直接发图片或者视频,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张彦杰心中的遗憾。
  丈夫回家的当天,也是张彦杰出院的日子。医生告诉她,回到家后要静养一段时间,切勿太过劳累。然而,在家休息了10天的张彦杰就开始坐不住了,因为她的心里始终挂念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她要赶在寒冬来临之前,将“壹基金温暖包”送到孩子们的手上。去年12月22日一大早,张彦杰夫妇带领着爱心助学团队的志愿者们又出发了。经过2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和1个多小时的徒步跋涉,为双柏垭村、苟金山村,花丛镇土寨村的困难孩子送去了“壹基金温暖包”。虽然体力严重不支,但整个过程她都咬牙坚持,没让同行的志愿者看出她的虚弱。
  “因为我是整个团队的负责人,要做好表率。”她这样解释自己的一路坚持。
       “爱是搀扶和相守”
  汶川地震后,张彦杰加入了一个爱心志愿群,和群里的志愿者一起资助了绵竹市汉旺镇7名与父母失去联系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3年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在这段帮扶的日子里,张彦杰感慨良多,初步让她有了关爱孩子的念头。
  2008年,李友生班里的一名12岁女孩遭遇了巨大的家庭变故,面临辍学,急需救助。此情此景让张彦杰夫妇痛心不已,他们四处联系爱心组织,希望能有爱心人士帮助到这个女孩。但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爱心人士出现。
  夫妻二人在一番商量后,决定成立一个爱心组织。于是2009年11月,“巴中市兔兔爱心助学团队”正式成立。在最初的日子里,团队里只有张彦杰夫妻两人,为了摸清困难孩子的家庭情况,夫妻俩背上干粮,跋山涉水,早出晚归,忙到半夜一两点是常有的事。长期的劳累,致使张彦杰的身体不堪重负。2010年7月,张彦杰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并住院接受治疗。
  回忆起住院的那段日子,电话那头,张彦杰的声音数度哽咽。丈夫的贴心照顾,让她感到幸福又心疼。那段时间,李友生每天晚上21:30下班后,还要赶到30多公里以外的医院照顾她,晚上累了就趴在她的床边眯上一会儿。天不亮,又要早早地赶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看到丈夫日渐消瘦的身体,张彦杰心疼得直掉眼泪。而丈夫却将她温柔地拥入怀中,深情地说:“爱是搀扶和相守,我应该这么做。”
       助学的脚步不会停止
  “没有去成北京,她的内心是有遗憾的,遗憾错过和更多好心人牵手做善事的机会。”载誉归蓉的李友生在四川省全国文明家庭媒体见面会上这样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李友生是最了解妻子的。
  7年的时间,共有500多人加入兔兔爱心助学团队,先后募捐400余万元,走访困难孩子近万名,行程60000多公里,其中一对一帮助的孩子有767个。
  如今,他们对孩子们的爱也有了温暖的回应。曾经受张彦杰夫妇资助过的方婷已经大学毕业,即将到兔兔爱心助学团队专职从事爱心帮扶工作。而在去年12月26日,张彦杰夫妇收到来自双柏垭村小学二年级学生徐香倪的谢意,她说:“谢谢你们的爱心,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孩子们温暖的行动和话语,让张彦杰夫妇倍感欣慰。
  “我们是非常平凡的家庭,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能获得这份荣誉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我们感到荣幸的同时也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我们要以身作则,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事。”采访最后,张彦杰如是说。


当前:B1(2017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