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谈,过年的变化
春节的过法到底变了吗?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就来看看下面两位读者对于近些年这种“变化”的感悟吧。
守住传统的仪式感
在老家,过春节吃团圆饭前,老人总会焚香点灯进行祭祖。祭祖的过程颇具仪式感:八仙桌必须摆在堂屋中央,桌上必须凉菜、热菜备齐,碗中盛饭少许,单只筷子摆在碗上,此时此刻,大人小孩都不得大声喧哗。一小会儿过后,放下筷子,敬送茶水,祭祖才算正式完成。
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传统节日的这种仪式,确实显得繁琐,但它代表着一种敬畏,一种寄托。真正参与其中,便会知道,很多春节除了吃喝玩乐,还有更深刻的内涵。或许,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便捷、迅速、简单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不管怎样,生活总是需要有一个“路标”,我们总需要在前行路上停一停,沉淀、沉思。春节中的那些仪式,正是生活中的一个个“路标”,给人指引方向。
说到底,仪式中的那些价值与意义,终会在时间中得以沉淀,成为助推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张贵礼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小时候在乡村过年,一入腊月,年味就渐渐地弥漫开来,大人们开始置办年货,男孩子们玩着赢取鞭炮的游戏,女孩子们则等着谁家宰公鸡时拔下羽毛做毽子……
现如今,无论是生活地点,还是生活习惯,都发生了不小变化。相比于乡村,都市的生活,节奏快速、个性突出、需求多样,“有节过节,没节造节”,过年的庆祝方式和节日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所以说,诞生于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曾以独特的方式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变化,也应跟上时代步伐,文化内涵也应不断创新,如此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何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