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变化
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这样描写春节的场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扫堂灰;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人们的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物质资源的进一步丰富,人们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市场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层出不穷,平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人们对于“年”不再充满渴望。虽然,“发红包”“买年货”“守岁”是往年传统过年的保留节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子红包”“网购”“吐槽”……这些充满互联网色彩的“新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尽管有些人认为,这些过节方式使得年味淡了,但应该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新玩法的出现,让年轻人发现了传统春节的新过法。也正是基于这些互联网的新技术,不但让我们过年期间的各项活动变得更加便利、更有效率,而且给传统新年平添了更多丰富的内容和色彩。
那么,本期的热点话题就是和大家一起关注一下,春节的变化。——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