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吴海燕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创新监管思路出新招、放大招——

    新闻提示
  食品安全关系到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也依然存在。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引发广大市民热议的同时,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日,围绕食品安全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状聚焦
  问题食品不时引发安全担忧

  将成本相对较低的牛肉边角料添加点乳白色的“胶水”,揉搓后进行冷藏,再重新切割,就变成了价格相对较高的“重组牛排”,受到不明真相消费者的青睐。近日,网爆的“胶水牛排”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尽管有专家出面辟谣,称这种“胶水”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可以食用,但食品安全问题再度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眼下,存在安全问题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可以看到的实物,还有备受消费者喜爱的网络订餐。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上的订餐APP,市民在家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实现点餐,在一定时间内,热腾腾的饭菜就可以送到消费者手中。
  家住成都元益花园小区的刘女士是一名白领,因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尽管饿着肚子但回家就想躺在沙发上休息,根本没有心思进厨房做饭,于是网络订餐就成为她热捧的一种消费方式。
  如今,网络订餐受到众多年轻人的青睐,但网上订餐的服务现状却令人担忧。有消费者发现所订餐食里存在异物、食品包装破损、食物撒漏、食物不新鲜等情况,甚至,还存在厨师没有健康证、黑作坊等安全困扰。
  尽管这些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大量使用农药、滥用添加剂,激素喂养鸡鸭、面粉加增白剂等现象依然存在。
  原因探究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让人民群众吃得饱、吃得好,保障食品安全、健康、营养,是基本的民生问题。然而,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了食品的不安全性?
  “一方面,一些商家一味地追求利润,采取各种手段获取最大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食品安全法不完善也是导致问题滋生的原因之一。”成都市民李丹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并非我国独有,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做到“零风险”。尤其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形式越来越多,为追求更大的利润,他们不惜违法制假造假,违法增大添加剂的含量,使用劣质的原材料等,甚至制造有毒有害食品。
  此外,还存在监管方面的诸多原因。当前,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又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现实困难。而消费者本身的消费理念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在购买蔬菜水果时,重视外在,喜欢挑选个大,颜色鲜亮的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不良商家造假。
  加强监管
  创新思路出新招

  面对当前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各地创新监管思路出新招、放大招,加强监管。
  厨房干净有序,各种食材摆放整齐,厨师们有条不紊地加工食物……1月23日下午,在成都某西北菜的餐饮店门口,记者透过玻璃厨房清晰地看到了食品制作加工的全过程。其厨房就建在店门口,过往的食客都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其内发生的一切,营造出一种卫生、舒心的就餐环境。
  “采用透明厨房这种模式,是向消费者‘实况直播’,能够有效监督食品的安全制作,让大家吃得放心。”该店大堂经理刘婕如是说。而这样的“实况直播”方式,不仅在成都的一些餐饮店里能看到,还能在其它城市的餐饮店里看到,尤其是浙江省近几年大力推崇这种新颖的厨房管理模式,实现了食客对食品制作的监督。
  为加强监管,近几年一些城市开始探索建立“小餐饮”监管机制,让以前大量存在又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小餐饮”找到了“娘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逐步实现有人管、有法管、有章循。
  除此之外,完善标准制修订,让食品安全不再遭受标准缺失之痛也是各地努力的目标。四川省制定的《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日前制定了详细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明确列出对各地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一票否决”的四种情形;而湖北武汉市硚口区食药监管部门为了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探索出了监管新模式,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就是其中之一。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绝非朝夕之功。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筑牢安全防线,不给问题食品留出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餐桌上的每一份食物都安全健康。

当前:A1(2017年0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