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
胡静静
曾经骂名远扬的凤姐最近又回到了公众视野。她成功地杀了一个回马枪,在公众号上传授自己的奋斗经验,讲述心路历程,传奇的经历让她迅速俘获了大量粉丝。她也凭此从一个“倚丑卖丑”的人物,成为“励志一姐”“平民偶像”。然而,事情很快出现反转。随着那篇“励志文”阅读量超过320万人次、打赏超过20多万元,“团队运营说”“策划说”的质疑声四起,凤姐的公众号随即因涉嫌欺诈被封。
其实,这样的事情已不鲜见。某些网络公益策划活动,最后证明,有些事实与展现给受众的并不完全相符,甚至整个活动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类似的事件提醒我们,自媒体尽管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其问题也不容忽视。
自媒体为写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舞台和超低门槛。写作者不必拘泥于传统写作方式,可以任意发挥。灵活的写作方式,自由的语言运用冲击着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种由私人化和亲切感带来的共鸣体验,让读者不禁点击转发。然而,庞大阅读量的背后有时是作者的不择手段,比如肆意编造虚假信息甚至传播谣言。读者往往在对文章内容的深信不疑中,被绑架和利用,成为增加文章阅读量和转发量的帮手。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快速切换的灾难事件新闻会使人对人类的灾难麻痹。事实上,反复出现的对读者感情的消费和欺骗更容易使读者麻痹。从“罗尔事件”到“凤姐事件”,读者的关注、转发乃至打赏,皆缘于他们的关心和信任。可就是在这种关注、转发和打赏中,公众的感情一再被利用,信任一再被消费。久而久之,参与其中的阅读者、传播者对于此类信息会产生“免疫力”,最终会瓦解社会信任体系,正确的价值观也会受到侵蚀。
目前,我国微信注册用户已超过9亿,网民总数也超过7亿。相比启蒙,更重要的是对自媒体的监管要跟上时代。自媒体发展得很快,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尽早建立和完善。这些法律法规的中心目标就一个,要让传播者敬畏指尖上的力量。互联网世界中也需要遵守规则,如果传播谣言,如果对一些产品、单位构成了利益侵害,对大众的信任进行过度透支,需要负法律责任,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写作的方式和手法固然可以千变万化,然而文以载道的宗旨却不应动摇。无论什么样的平台,都不该成为虚假信息甚至谣言散播的舞台,无论什么样风格的语言都不该成为骗人的谎言。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早已不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而成为影响力巨大的公共平台,因此自媒体的使用者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慎用自己的影响力。
最后要说的是,网民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力,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虚假信息。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