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选食元宵有讲究
  春节刚过,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除此之外,在这一天每家都少不了的是热腾腾的汤圆或元宵。
  那么什么样的是元宵,什么样的是汤圆呢?其实在古代,人们将之统称为汤元。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渊源的不同,南方人将之称作汤圆,北方则称之为元宵,二者的加工方式也有所不同。
  元宵的做法是“滚”。元宵的馅是小方块,一般用青红丝、花生米、香油、果酱、白糖等搅在一起,然后捣碎、压饼、切块。把馅蘸点水后,放到盛有糯米粉的笸箩里摇,摇得快滚得快,越滚越大,越滚越圆,那情景就好像是滚迷你雪球,元宵慢慢地就做成了。
  汤圆的做法是“包”。做汤圆需要把糯米粉和成面,揪一小团湿面,捏成圆片的形状,然后把馅放在糯米片上,用手边捏口边在手心揉团,这样,一个光溜溜的汤圆就好了。
  其实,无论南北,吃元宵或是汤圆都是农历正月十五炎黄子孙的习俗。古医书载,糯米性平味甘,能补虚调血、开胃健脾、益气止泻,若配以不同的馅,则有各异的食疗功效。
  黑芝麻滋养肝肾、益气养血;花生润肺、和胃;核桃润肺益胃、补血养神;莲茸养心、益肾;冰桔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南瓜补中益气、化痰排脓;玫瑰理气解郁、活血散瘀;红豆沙利水除湿、解毒消肿;枣泥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人们可根据各自口味以及不同的身体情况而选食。
  需要指出的是,元宵含糖含脂,不易消化,可在进食半小时以后,采取快步走等运动方式助消化。对于一些不宜食用有馅元宵者,为过节应景,可用无馅小元宵取代,配以桂圆红枣汤或桂圆姜汤等,前者能温中补虚,后者则可补身祛寒,亦不失佳之本色。 宗合
当前:A3(2017年0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