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明天

        人工智能曾让人类警惕
        2001年,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人工智能》中塑造了第一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斯皮尔伯格对于未来机器人的幻想是,它们能够与人一样具有情感。而电影《终结者》系列中描述的则是蓄意消灭人类世界的智能机器人。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未来研究所在200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出,超级智能在21世纪毁灭人类的概率达到了5%,仅位列纳米武器之后。未来学家们依据摩尔定律纷纷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强人工智能可能在2025年左右实现。这似乎意味着,超级智能可能以出乎意料的井喷方式出现。这其中暗含着人工智能研发行业吸引风险投资的策略性发言,但技术演进可能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风险值得审视。事实上,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就从未停止。
        今天,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不再坚持要求“机器要像人一样思考才能获得智能”。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人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在于是否要采用和人类一样的方法。
        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在线智能翻译、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设备正走近公众生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未来10年几乎每个应用和服务领域都将包含一定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究竟有多智能?
        2016年3月,由谷歌开发的AlphaGo(阿尔法围棋)程序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在当时引起不少关注。
        2016年12月29日至2017年1月4日,升级版阿尔法围棋卷土重来,与包括聂卫平、柯洁、朴廷桓、井山裕太在内的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这让很多围棋棋手及爱好者震动不已。
        不少职业围棋手认为,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围棋职业九段水平。聂卫平认为,客观上它促进了人类棋手在围棋技术上的提高。
        事实上,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已经可以看到非常多弱人工智能的运用。从机场安检的人脸识别系统,到具有高度准确性的谷歌翻译;从特斯拉和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到军方装备——无人机。人类之所以要创造人工智能,本来是为了满足人的某些基本欲求。其中一些可能的失控情况,本质上是人类自身欲望失控的表现和延续。
        未来,人工智能还能做些什么?
        艺术:画画
        不久前,谷歌在旧金山举行一场画展和拍卖会,展示电脑在人类指导下创作的画作。此次展示的画作包括迷幻的海景、梵高风格的森林以及城堡和狗组成的奇异景观。
        商业:金融交易
        将人工智能引入股市银行等代替人类做交易员,在最近几年渐渐盛行。掌管9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Cerebellum也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自2009年以来,没有一个月是亏损的。
        根据花旗银行的最新研究报告,人工智能投资顾问管理的资产,2012年基本为0,到了2014年底已经到了140亿美元。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它管理的财产还会呈现指数级增长的势头,总额达到5万亿美元。
        交通:无人驾驶
        谷歌、特斯拉、苹果甚至是宝马,他们都在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测试了无数次,发生事故的概率远远低于人类。关于这些无人驾驶汽车何时正式上路载人,业内普遍的说法是2020年,目前它们在物体识别以及交通规则方面仍处于学习阶段。
        生活:个人助手
        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 、谷歌的Google Now以及国内科大讯飞的灵犀、图灵的虫洞语音助手等,这些语音助手现在一般是存在于电脑或手机之中,近年随着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它们开始有了新的载体。而机器人除了有语音功能外,还具备自主行动的能力,因此有望在其它方面帮助人类。
        (摘自新浪网、搜狐网)

当前:A4(2017年0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