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与网络高速发展时代,老师们不仅要“与时俱进”知识更新,紧跟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步伐,更要放眼世界扫描各国同行,学习借鉴一些外国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新学期伊始,一起去各国课堂转转,上一次“公开课”
美国:科学设计 四个目标激活“跨学科”
“跨学科”在学术上可以解释为一种打破学科壁垒,把不同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而美国中小学的“跨学科”课程,主要是指教师们围绕各学科共同学习组织或设计课程。很多学校和教师一般会选择“主题单元”的跨学科教学方法,即拟定一个整体教学主题,进行多学科的单元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主题单元”的学习会持续几周,涉及3-4门学科,最后以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作为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教师之所以能够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玩儿活“跨学科”,与老师们科学性和灵活性思维设计能力是分不开的。在课程设计上,美国老师们不仅要遵循认知、行为、态度和能力四个教学目标,还要在跨学科组合的内容上,平衡课程的选择,确保“跨学科”课程的整体设计形成一个更为科学的体系。
例如,美国的一所学校以“我们如何通过当地的货币流通来学习一种文化?”为“跨学科”课程设计主题,融合了4门课程。在数学课当中,老师们设计了货币的流通意义、计算货币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三个问题;在科学课当中,老师们以让学生们分析硬币中的金融混合物、讨论硬币的制作过程来进行教学;在历史课上,老师们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中货币的不同类型和货币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艺术课上,老师则带领学生们通过绘画的方式,为这个国家设计流通货币,要求学生们任选一个国家,根据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设计不同面额的纸币或硬币图案。
这种有针对性的科学设计“跨学科”课程,让老师们收到了很多日常教学当中不曾有的意外效果:学生们不仅在最后的展示活动当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还通过小组之间积极的合作与分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英国:倡导合作 小组学习成课堂特色
英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以倡导“合作”理念为育人的根本,团队合作精神贯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英国老师普遍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帮助他们在进入社会或工作以后迅速地适应新环境,融入不同的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小组学习是英国课堂教学的特色,无论是科学课、数学课等主科教学,还是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副科活动,老师们都会将学生分组,并且将学习任务按照学生数量分成若干部分,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们既要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作业,又要和组内其他成员共同整合各个部分的任务,完成一个整体的主题学习任务。
肯特郡维尔德学校八年级的数学课是这样安排的:老师将全班20人分为6个小组,教学主题是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在老师讲解主要内容和方法之后,开始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学习。每个小组印发一张有十道相同题目的练习资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练习。资料发下后,各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约8分钟后,各组报告答案,每个组不仅要派代表发言,还要说出每一位组员做了哪道题以及对答案的讨论意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承担了小组的学习任务。
肯特郡维尔德学校负责人表示,要想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就要借助小组合作的外力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还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踊跃参与小组讨论并积极发言,通过“头脑风暴”,将个体的意见和想法聚合成为一个整体成果。
新加坡:文化交融 塑造“共同价值观”
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多个族群的国家,因此,不同的族群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信仰。同时,新加坡还有着较长一段时间的英国殖民地时期,这使得早期新加坡的文化当中,东、西方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叉、碰撞,给新加坡的文化建设和文明进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此,新加坡政府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省意识,在政府的教育准则当中曾明确指出,“我们汇合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移民,我们必须给我们年轻的一代以共同的基本社会准则、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教条,它们将帮助国家塑造完整的未来新加坡人。”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致力于通过推行以儒家伦理等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教育来统一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并以此作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而这种举措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民族融合、社会稳定,统一的价值观所呈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为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中小学当中推行的《公民道德与教育》教材,就是新加坡根据传统文化来实现“共同价值观”的重要举措。该教材在小学阶段共推出六册,分别用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必修道德教育课程,并且六册所设置的内容体系是一致的,分为“尊重”“责任感”“正直”“关怀”“应变能力”“和谐”。这些内容设置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是紧紧围绕着“共同价值观”展开的。同时,教材内容也很好地注意到了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如“社会关怀,尊重个人”的教育内容就是融合了儒家思想当中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得来的,“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则充分体现了孔子“君子和而不同” “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