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起 栗子香
    炒栗子曾与烤白薯、糖葫芦一起被视为冬日里最具风味的三种时令小吃,“栗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这是清代描写北京风情的诗句。现如今,大街小巷上排着长队等着热乎乎的炒栗子出锅的场景仍常常可见。
  那么,栗子是何时开始种植的?人们又是什么时候吃上炒栗子的呢?
  北京种植板栗已有千年
  据《北京果树志》载:我国栽培板栗的历史悠久,北京地区是板栗的老产区。《史记》中说:“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当时北京为燕国属地,说明2000多年前已种植板栗了。另据《辽史》记载,辽代皇家在南京(今北京)西南置栗园司,遣宦官(太监)专司栗子种植之差。有学者考证,历史上辽代的栗园位于今天房山区栗园街道一带(即燕化公司东风果园内),而今普艺寺遗址附近尚有十余棵高大的古栗树,据传距今已有近千年。
  辽金时期已有炒栗子
  《华夏美食趣话》称:据考,炒栗子始于宋代,此前多为蒸煮后食用。每至秋末初冬,炒栗子便出现在开封的街头,阵阵栗香无不吸引路人。辽初栗子的炒制技法传入南京(今北京),不久遍及市肆。据《契丹文化》载:“初冬之际,南京(今北京)城凡甘(干)鲜果店均于肆门前设一灶,炒栗招客。出锅新栗热气炙手,趁热剥食,内外皮皆落。如待冷剥之,则内皮附肉难于脱落,而质已变硬,食之松软之感。”这说明辽中期契丹人吃炒栗子已很普遍了。
  老北京“通三益”的炒栗子最有名
  到了民国时期,炒栗子已成为北京四九城著名的特色美食。尤其进入冬季,京城的主要街道上大多有卖炒栗子的。当时前门大街是南苑进城必经之地,也是外地人在前门火车站下车后分散之地,不少初到京城的外省人都要尝一尝久负盛名的北京炒栗子。前门大街还有几家卖炒栗子的老字号,五牌楼南路东有“通三益”,大栅栏西口路北有“聚顺和”,大蒋家胡同西口外路东有“信义源”,这些老字号炒出的栗子“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一些大户人家多讲究吃这些老字号炒制的栗子。据说,“通三益”当年曾专为清宫进奉炒栗子。
  早年间的炒栗子大多是在干果店门前垒个炉灶,架起大铁锅,然后将挑选好的生栗子与铁砂放入锅内用铁锹翻炒,并撒上些饴糖汁,待炒熟后倒入木箱并以棉垫盖严,随后高声吆喝:“唉,糖炒栗子哟!”这样现炒现卖的热栗子颇受老北京人的青睐。 宗文
当前:A2(2017年0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