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片雪域光明
——四川送变电“藏区光明使者”冰雪抗争纪实
彭少博 张东 黎晓阳

“腾云驾雾”检修高原线路


二郎山高海拔无人机特巡


踏足雪域巡视高原线路


藏区巡线夜晚归途


巡视甘孜“电力天路”


烈日当空检修藏区电网主动脉

  有这样一群电网运检工人被称为“藏区光明使者”,他们的智慧和耐力并存,常年穿梭在二郎山的冰天雪地,只为四川藏区的万家灯火,与冰雪作着永不停息的抗争。
  十三年苦练内功,五年抗冰斗雪。今年,位于二郎山之巅的500千伏甘蜀一线终于成功创建四川首条国网防冰害(覆冰)标杆线路,地处全国罕见的60毫米重冰区连续两年未发生冰害故障跳闸事件。这份满意的抗冰保电答卷的背后凝聚着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300名藏区电网运检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心血。
        冰雪有意
        非吾景

  500千伏甘蜀一线是四川电网超高压骨干线路之一,同时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水电送出的电力主动脉。该线全长170千米,铁塔391基,其线路通道途经甘孜州、雅安市及成都市,翻越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二郎山阴山面。而这片山区的线路极易遭受冬季冰冻雨雪天气侵扰,有一段近20千米线路区段,就属于结冰厚度在20毫米到60毫米不同程度的重冰区。因此,每一个严冬,都是对甘蜀一线安全运行的严峻考验!
  晶莹剔透、手臂那么粗的冰条,几十米高空悬挂的“白玉珠帘”,在旁人看来,这一片冰雕玉砌的世界早已成为二郎山严冬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对于每一位巡视过二郎山线路的运维人员却是“雪战之旅”。“在这荒无人烟的高寒无人区,除了夹杂着冰碴呼啸而过、打得脸疼吹得耳鸣的大风和一排排高耸入云的银色铁塔,几乎是一无所有。想在这里吃口热饭,简直是奢望,每次巡线只能就着透心凉的冰水草草吃下随身携带的干粮。”四川送变电公司的运维人员感触颇深地讲述他们的巡线经历。
        防冰高招出我手
  2014年年初,二郎山一带天气异常恶劣,短短的一个月内,甘蜀一线多次发生冰害故障或异常跳闸,故障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引起了四川送变电公司的高度关注。
  通过对跳闸信息、故障点放电痕迹、雪样电导率、气象条件、污染源及绝缘配置等因素分析,最终确认故障跳闸“元凶”均为绝缘子覆冰闪络。针对这项共性故障,四川送变电公司会同相关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抗冰改造方案,在一年内完成了该线重冰区段的绝缘子“4+1插花”及调爬、铁塔“双改单”、更换耐张管等一系列抗冰改造项目。最终,该线路绝缘子串耐受强度明显更大,铁塔设计冰厚上升一个等级,线路整体抗冰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不仅如此,四川送变电公司还进一步强化防冰抗冰运维工作,发布年度抗冰专项方案,召开防冰抗冰工作会,举办专业技能培训;集中开展“拉网式”冰前隐患排查及检修工作,2015年累计投入人力483余人次,发现各类缺陷及隐患113余条,砍伐各类树木(竹)245棵;冬季覆冰期间,通过覆冰在线监测装置、人工观冰站和观冰点,实时观测记录覆冰数据,随时做好直流融冰应急准备;与国网防灾减灾中心、地方气象部门建立联系,及时掌握气象变化资料,对覆冰情况做出有效预测;投入无人机辅助观冰,推行精益化巡检,累计飞巡107基铁塔,及时发现并消除缺陷25处;创新性采用更适合二郎山气候环境的注脂型耐张管代替常规型耐张管,有效解决5基塔32根耐张管鼓包、破裂问题,全面提升了甘蜀一线抗冰能力。
  去年以来,四川冬季气温虽处于历史高值区间,但甘蜀一线及藏区其它重冰区线路覆冰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今年年初,四川送变电公司充分发挥覆冰监测的作用,坚持超前预警,及时排查治理;优化融冰启动流程及顺序,提升应急融冰效率;规范外协观冰工作,增强业务技能水平;完善应急装备和备品备件管理体系,做到随用随取;进一步发挥带电作业、无人机飞巡、带电检测技术在抗冰应急和巡检中的作用,为整个藏区电网迎峰度冬、安全运行筑起一面坚实防冰“护盾”。
       梅花香自苦寒来
       除夕之夜,欣赏着眼前灯火辉煌的四川藏区,怀着甘蜀一线成功创建四川首条国网防冰害标杆线路的喜悦,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从事藏区运维工作的兄弟们,在坚守的运维一线吃上了一顿欢乐的年夜饭。谈及13年的运检奋斗史,说起工作中那么多难忘的故事和感受,每一位川送运检人都真挚而动情地与大家分享着。
  2004年起,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和其它兄弟单位委托,四川送变电公司开始承担500千伏南万线(广安段)运检任务和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零星变电检修维护及大修技改任务。该公司迅速抽调各专业施工精英,组建输变电运检分公司(现更名为应急抢修中心)。从此,在四川电网运检领域里,一支具有强大施工实力的新兴运检队伍诞生了。
  在电网运维检修方面,四川送变电是一名新兵,但被誉为“川电铁军”的川送运检人历来具有不怕吃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有战胜困难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潜心向先进生产单位学习经验,跟班锻炼标准化运检技能,加强内部“传帮带”和转岗培训。他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经历无数次摔打和历练,一支规模化、专业化、知识化、精干高效的川送运检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不仅如此,川送运检人坚信,要用智慧提升运检质效,站在时代科技前沿,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装备助力生产,才能更好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该公司联合厂家、高校、电科院,早期就建立了基于GIS输电线路地理管理系统的辅助巡线及缺陷记录;改装无人机配置,推行藏区高海拔飞巡试点;研究智能站检修工法及二次安措,助力四川首批智能站首检及维护工作;测试智能站新型调试工具,联合改进设备功能特性和可操作性;学习应用在线监测和PMS生产管理系统,规范生产基础管理。
        坚守雪域护光明
  如今的川送运检人,被赋予藏区电网6420千米线路运检和阿坝11座220千伏变电站检修维护的重任。其线路运维范围覆盖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全境,凉山州、雅安市、成都市部分地域,幅员面积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大部分线路地处高寒、高海拔、缺氧地带,线路路径复杂,穿越大山、峡谷、河流,平均海拔3500米,最高海拔达5000米。沿途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复杂,交通运输困难,甚至有60%的线路处于无人区。
  面对不利因素,该公司应急抢修中心300余名运检人员没有丝毫懈怠和退缩,而是“安全管理只严不松,运维标准只高不低,资源投入只增不减”。目前,公司建立健全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化体系;实行分片负责,下设4个分部,逐片夯实运检基础,全力保障藏区电网安全运行。
  近年来,四川送变电公司紧紧围绕“生产管理、风险管控”两个中心,以查隐患、降跳闸率为抓手,持续强化线路“六防”“三跨”综合治理及变电精益化治理,大力推广高海拔无人机飞巡试点及应用,积极备战藏区电网“冰火”防控,联合地方政府、警方加大藏区电网外破隐患防控力度,同步开展重点线路隐蔽工程和关键环节“随工验收”,做实川藏联网等高风险运行线路风险管控,力争将设备故障跳闸、停运率降下去,将藏区运检质效提起来,让整个藏区电网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工况。
  迎战藏区冰雪,四川送变电公司超前谋划,主动亮剑。在2016年严冬前,该公司投入100余名检修人员、30余台车辆,针对24条覆冰重点线路、50个重冰区段、307公里线路、680基铁塔,集中开展“拉网式”冰前隐患排查及检修工作,成功消除重冰区杆塔螺栓松动等300多个隐患缺陷,为藏区输电线路抵御冰雪天气筑上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被称为“高原雄鹰”的川送运检无人机,成功实现4500米高海拔飞巡试点,并且飞越红原大草原助推环保运维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无人机出动1026架次,累计飞行13511分钟,圆满完成杆塔精细化巡检684基,线路通道巡检484公里,覆冰、防汛、地质灾害勘察等特巡16次,成功发现了289处缺陷,为护航藏区电网、支撑线路运检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持。
  在突发灾难面前和保电关键时刻,川送运检人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21小时之内,该公司运维人员即对震区120多公里线路展开灾害排查,抢在震后大雨前修复加固40多基受损塔位,保证了甘孜水电大通道运行安全;汶川“7·9”洪灾面前,川送运检人与岷江水电人并肩奋战,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对线路进行巡视和查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应急抢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央视直播镜头下,圆满完成了川藏联网全停首检。川送运检人更是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保电、藏区春节保电、“两会”保电、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要时段坚守一线,守护这片藏区光明。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无论是坚守本职岗位,还是在外学习历练,川送运检人都以一种“不骄不躁、虚心学习、扎牢根基”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为夯实藏区电网运维检修工作而努力奋斗着。他们正在以更硬朗的身板挺立在藏区的雪域高原;用更强大的实力和更优异的业绩,给藏区同胞交上一份满意的保电答卷。

当前:B4(2017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