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路上执着前行
——志愿者孟庆华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文明美德
本报记者 庄歌尔

在聋儿语训部孟庆华和小朋友用特殊的方式打招呼

孟庆华与聋儿语训部的小朋友一起玩积木

和志愿者一起讨论工作

孟庆华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忙碌一天后,孟庆华接儿子放学回家

孟庆华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户外捡拾垃圾

        编者按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一直活在人们心中并成为共同学习的时代楷模,而雷锋精神也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争做新时代的“雷锋”。今天文中的主人翁孟庆华,只是千千万万个“雷锋”中的一个。3月2日,本报记者来到孟庆华所在的城市宜宾,用镜头记录他平凡而忙碌的一天,解读他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志愿者很平凡,我们所履行的是自己肩上理应扛着的社会责任。每个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都应该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因为在我们每个人年幼以及年迈的时候,都会受到来自旁人、来自社会的关怀与帮助。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感到光荣。能够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关爱的人,我很快乐!” ——孟庆华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看到一些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而在他们当中,一位操着普通话的小伙子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会长孟庆华。
        来自河北的孟庆华本来是中核建中的一名普通工人。他与公益结缘,是因为被两个人的事迹感动:一个是白方礼,一位是歌手丛飞。这两位人物的事迹,促使孟庆华走上了公益之路,他想发扬白方礼和丛飞那样的志愿服务精神,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成立一个公益团体的念想一直在他脑海中盘旋。
        2006年6月,孟庆华牵头把一些热心的QQ好友聚在一起商讨做公益的相关事宜。2007年2月,孟庆华正式成立了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一个“草根”公益组织就这样诞生了。其后来的发展和影响,超过了最初所有人的想象。如今,报名加入酒都义工联合会的人数有5000余人,常年参加公益活动的有600多人。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孟庆华把准备和妻子拍婚纱照的3500元钱捐给了地震灾区,这3500元钱是他当时两个月的工资。而他家里并不宽裕,妻子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支撑。当时,怀有身孕的妻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拍一套婚纱照,可孟庆华还是坚持把钱捐了,并承诺妻子,等结婚10周年时再补拍一套婚纱照。如今,结婚10周年早已过去了,他对妻子的承诺也没有实现。
        汶川地震第二天,孟庆华就开始组织酒都义工的志愿者为灾区募捐和献血。那几天,孟庆华的妻子从电视上看到灾区的惨状后,也激发了她的慈善心,思想慢慢地开始发生转变,从对丈夫执着于公益的抵触到默认再到支持。有了妻子的支持,孟庆华在公益路上更大胆地放开了脚步。
        十多年来,孟庆华把公益当成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他对这份事业倾注了深深的爱。
        百善孝为先。在孟庆华看来,孝敬自己的老人是小孝,孝敬别人的老人是大孝。从2007年起,他坚持逢年过节就组织义工去福利院和敬老院送温暖,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宜宾江北聋儿语训部有几十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从2007年2月至今,孟庆华先后组织了50余次“关爱听力障碍儿童”活动,为每位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定做了两套新服装,并给他们购买了课桌、学习用品等。
        十多年来,孟庆华组织策划了450余次社会公益活动,募集社会爱心资金350多万元,书籍2万多册,一对一帮助了100多人,群体性帮助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酒都义工”成为了市民心目中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孟庆华也先后被中央文明办和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此外,还获得了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宜宾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十多年来,孟庆华的公益事业,遇到了数不清的考验和挫折。但在无数爱心的汇聚下,很多无法想象的事情都做成了。
        许多人不理解孟庆华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而且做这么多事情都没有报酬。但在孟庆华看来,人生的价值,不是靠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能够为别人带来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也是人活着的最大价值。

当前:A1(2017年03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