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也不如你
——“鞋垫奶奶”和香七年手缝千双鞋垫情暖子弟兵
本报记者 朱乔明

和香老人在缝制鞋垫


        她说:“我活着就要一直坚持做下去!”
        七年来,她坚持每天手工缝制鞋垫,每年都去军营慰问人民子弟兵,亲手把一双双绣得工工整整、熨得服服帖帖的鞋垫送到子弟兵的手中,给他们送上一份胜似春风的温暖关怀。
        她叫和香,一位年届九十的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鞋垫奶奶”。
        一次探望结不解之缘
        和香老人虽然已经年届九十,但是精神矍铄,全身上下收拾得干净整洁,说起话来声音清楚洪亮。和她聊起缝制鞋垫的事情,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自幼识文断字,喜欢画画,还有着一手好针线活。平日里,她就是个闲不住的人,1982年退休后仍然会缝制一些鞋垫给家人和邻居用。2009年,她去北京看望参军的孙子时,看到不少战士穿的鞋没有鞋垫,在训练时汗水打湿了鞋子十分不舒服。从北京回来后,她一直将此事记挂于心,在疼惜之余就开始为战士们缝制鞋垫。
        由于年纪大了视力不太好,所以老人干起针线活来只能摸索着做,洗布、打糨糊、贴布、压平、晾干、剪样……她一针一线慢慢地缝,并在每只鞋垫上绣上精美的图案。老人一天最多只能缝制一只鞋垫,之后的日子里,她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缝制鞋垫上,而这一缝就是七年,严冬酷暑,从不间断。
        七年坚持缝千双鞋垫
        在中国的传统民俗中,服饰鞋帽的刺绣装饰常常寓意着希望和祝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理想。和香老人为战士们缝制的鞋垫,用料扎实,样式工整,纹饰生动,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她的心血,出自于她的真情关怀。老人对这些同自己孙儿年纪相仿的子弟兵们充满爱惜之情,手持针线之时,眼前浮现的总是战士们在沙场刻苦训练的情景。她说:“子弟兵们太辛苦,我为他们缝点鞋垫不算什么。”
        2010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老人再次来到北京,把自己在一年时间里亲手缝制的150双鞋垫送到了武警北京总队一支队的战士们手中。她与人民子弟兵的情谊自此更加深厚,老人经常会带上自己手工缝制的鞋垫去军营进行慰问。而每逢此时,战士们总会围拢在老人的身边,与老人谈话聊天,亲热地称她为“鞋垫奶奶”。
        七年来,和香老人缝制的鞋垫已累计有1000双之多,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平顶山,军营里的战士们很多都收到过她的爱心鞋垫,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鞋垫,却表达了她最温暖的贴心关怀。
        以身作则传良好家风
        和香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平时的生活起居依然坚持自理,不仅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还力所能及地帮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她说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劳烦别人,不依赖、不等不靠是老人的行事准则。
        老人平时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她经常告诫子女及孙辈勤俭节约、孝敬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人要诚实谦虚,做事情要坚持不懈。长辈的言行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一家人互敬互爱,相互扶助,成为了邻里羡慕的和美家庭,并获得了“平顶山市首届五好家庭”荣誉称号。
        老人每个月的退休工资不算高,为了节省开支,她便到自己家附近的粮店,去收集店员从面粉袋或米袋上拆下来的棉线来做针线活。后来,粮店老板听说了老人的善举,主动把积攒下来的棉线送给她。亲朋好友和邻居们也纷纷送来棉质的旧衣服给老人作材料,她的善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由于经常用针,老人右手的拇指结了厚厚的老茧,手指肚也出现了严重下陷。此外她还患有糖尿病,加之年事已高,家人也曾经劝过她不要再做鞋垫了,但老人坚决不肯:“干一件事就要坚持。只要我还能做,我就要让在平顶山当兵的子弟兵都用上我缝制的鞋垫。”
        最近,老人由于身体问题住进了医院,“等我的血糖控制下来之后再给眼睛做个手术,我还要继续缝制鞋垫,我想让更多的子弟兵用到我做的鞋垫。”和香老人乐观地笑着说。

当前:A4(2017年03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