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全面创新改革
——专访四川省副省长、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捷
本报记者 贺贵成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这一主线,抓住人才引进聚集、培养开发、流动配置、评价激励机制和人才管理体制五个关键环节,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政策壁垒和制度藩篱,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创新高层次人才吸引制度
记者:请问四川省在创新高层次人才吸引制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捷:一是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出台《四川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瞄准“深海海归”、外省海归、青年海归、外籍人才等不同群体,大力实施省“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四川计划”“企业博士聚集计划”等重大引才工程,先后引进595名高端人才和52个顶尖团队,其中18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二是实施更开放的外籍人才引进政策。扩大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口岸和境内申请办理R字签证的范围,变“在驻外使领馆办理签证”为“抵达口岸办理签证”,允许持非R字签证来川的变更为R字签证。三是构建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格局。与清华、人民大学、同济和中智公司等开展战略合作,促成清华新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人大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同济西部创业谷等一批旗帜性、标志性项目落户四川,特别是与清华合作项目纳入中美“2+2”协议、进入国家层面。连续两年举办四川——清华活动周、上海高校活动周,组织省内150家企事业单位面向北京、上海高校开展人才专场招聘,招引紧缺专业人才1700余名。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记者:四川省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如何?
刘捷:对此,我省有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优化加强创新型企业家培养模式队伍建设。以经营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家为重点,遴选首批500名省级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对象,选送180余名企业领军人才赴清华、北大开展开放式、个性化、精准化的培训,示范引导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0余人次。二是改进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制定出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围绕“对外人才引进”和“对内人才激励”两个方面,提出十六条举措,强化科技人才激励。系统实施科技创新创业苗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培养支持计划,梯次培养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三是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选择30所高等学校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推行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力度,允许在川高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以订单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技能人才。四是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四川”七大行动,激发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和各类草根能人等“四路大军”创新创业热情。
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
记者:四川省在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捷:我省多措并举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一是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出台公务员调任实施办法,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吸引一批优秀专业人才进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依托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储备一批未来管理英才。二是建立健全科技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允许科技人员到科技型企业兼任技术顾问并按规定获得报酬,支持科技人员带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或离岗在川创办领办企业,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三是引导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出台《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开辟紧缺专业人才考核招聘绿色通道,2014年以来支持基层补充招录4000余名教育、卫生人才。以“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为载体,从对口援藏市和省直机关选派1000名干部人才,到藏区开展援助服务。以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为依托,采取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方式,近3年从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选派1.6万名紧缺专业人才到基层开展援助服务,从基层选送78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上挂”深造或顶岗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