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凝聚崇德向善的力量
——甘肃省徽县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宋博 本报记者 杨初
        编者按: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近年来,甘肃省徽县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身边的感动”是徽县加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旨在通过动员群众融入先进典型的评选、宣传、学习等过程,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的“滚雪球”效应。徽县也迎来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遍地开花、硕果盈枝的喜人局面。
  村头新落成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自编自导,排演自己的“村晚”;村里的农家书屋里,村民们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了解更大的世界;来自城镇的演出团队,在田野撒下文明的种子;乡村舞台上,唱腔柔美的新编快板,点亮了农村百姓的精神生活……
  曾几何时,在徽县农村,口袋穷、脑袋更穷的精神贫困者不乏其人,这些人宁愿等、靠、要,也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是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而根治这一痼疾的“良方”,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精神扶贫。
  近年来,甘肃省徽县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不断创新理念,按照“典型引领、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管理,深入挖掘各类典型,培育多元典型主体,完善典型评选表彰机制,推动了典型辐射带动功能的显著提升。徽县在广大农村持续开展了以“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品牌为代表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广范围“评”,让群众学有典范、做有标尺;全方位“赞”,放大先进典型的社会效应;多途径“帮”,大力倡导“德者有得”的鲜明价值导向。让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来”的榜样,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凝聚正能量,产生了“点上开花、面上受益”的良好作用。“身边的感动”已成为代表徽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一个品牌性活动,筑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认知认同情感基础。
  目前,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奖项已累计发展到20多类,涉及尊老爱亲、产业示范、道德模范、文化先锋、见义勇为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为群众设奖、让群众评选、奖励群众的良好氛围。通过多年的培育引导,全县涌现了广覆盖、多层次、显特色的“金字塔”式先进典型群体:“塔尖”为国家、省、市级先进典型;“塔身”为20多类先进典型受奖人(累计受表彰人数已达2000多人);“塔基”为数量众多的基层好公民和人数超过15000名的民间志愿者队伍。
  价值引领
  让乡村“民风淳厚”

  如今在徽县农村,最美村民、好媳妇、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已成为常态,一批农民楷模悄然诞生。在徽县农村的村头村尾,总能看到张贴在显眼位置的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各类榜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每个群众的参与。为此,徽县先后开展了“最美人物”树立价值导向、“最美家庭”带动家风建设、“草根乡贤”引领农村风气、“骨干志愿者”助力乡村发展等多项典型评比活动,通过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感染身边的人,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一项项评比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形成了人人争做好事、争当好人的风气。以前,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经常要忙着调解矛盾,如今,各类家庭矛盾越来越少,他们的工作成为表扬这个好媳妇,夸夸那个好婆婆。
  大河店镇三泉村支部书记杨永忠感慨地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们主动拆掉破旧的猪圈鸡舍,把村庄建设得像公园一样,这都是 ‘草根典型’引领的结果。只有培育出更多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才能让村风民风真正美起来。”  (下转B3版)
        (上接B1版)
  文化引导
  让乡村“秀外慧中”
  农闲时节,茶余饭后,在徽县泥阳镇柳巷村,有一支由“最美徽县人”——退休教师王志明组建的“田园之歌艺术团”,活跃在农家大院或村头巷尾,深受群众欢迎。大量来自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带动镇村群众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凝聚起了镇村和谐发展的社会正能量。
  徽县通过增强农村基层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发现培养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建设起了“农民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利用春节、中秋节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灯会、庙会、社火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
  近年来,徽县坚持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法制宣传下基层等活动,并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把农村群众“要文化”和徽县“送文化”匹配起来。创作更多反映基层群众生活、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开展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同时,探索运用政府购买、市场机制、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增加农村文化资源总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为广大农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供载体,有效促进了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做“精神富人”蔚然成风。
  产业示范
  让乡村“表里如一”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不但 “富”了群众“脑袋”,更增强了群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漫步徽县农村,随处可见百姓创业的红火场面。广大农村在扮靓“绿水青山”的同时,刷新“颜值经济”,赢来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喜人局面。
  徽县用先进典型示范引导的办法,带动农民发展产业。通过大力挖掘各村业绩突出、口碑良好、社会效益显著的创业创新带头人,树立“产业示范户”“精准脱贫带头人”“优秀电商”等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先进典型。群众有了学习的样板,就知道自己如何发展。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产生了树立一个典型、成就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效应。
  中坝村是徽县伏家镇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因为电商发展如火如荼而成为如今颇有名气的“淘宝村”。刘亚飞这几年瞄准“互联网+”的商机,把农村电子商务搞得红红火火,在其影响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打工的历史,回到家乡网上创业,售卖各种各样的产品。而发展电商产生的“蝶变效应”,也让村子发生着巨大变化,正朝着建设西北首家淘宝村的目标奋斗。如今,在徽县,电商先进典型示范成果遍地开花,形成了“男女老少齐上阵、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电商创业热潮。截至2016年底,全县共开办农产品销售网店1130家,完成销售额达4.6亿元。
  金徽大地,广袤沃土,文明乡风劲起。放眼未来,徽县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中,依靠民力,顺应民意,关注民生,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当前:B1(2017年03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