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四川省开江县灵岩乡中心小学 邱达官
作文难教、难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常见的现象。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而达成教学的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电子白板等设备走进教室,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里,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一谈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作文的兴趣
著名学者马正平教授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写作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由此看来,激发学生们的作文兴趣,是老师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不妨用相机拍摄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留下一个个动人的瞬间。等作文教学的时候把这些照片或视频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出来,进行引导,激发起学生们表达的欲望。通过这些照片或视频,学生们心里会进行一次情景再现,渐渐地他们就会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是作文的素材,只是我们没有留心,没有写出来罢了。
校园里的桂花开了,拍一张。即使花谢了,学生们看到这张照片,也能“闻到”那时弥漫整个学校的香气,让学生把此时的所见所感所想写下来。
文艺演出、运动会的场景,也拍下来。热闹过后,再播放给学生们看。学生们的回忆一下子就被唤醒了——哦,当时这个情景让我那么激动,这是可以写进作文的。当学生们明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是一定要“高大上”时,就不愁写不出一篇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利用信息技术
提升作文的动力
作文的内在动力源自于表达与交流的热望。通过“发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愿意写、有话说。
老师不妨和学生们一起,对一次命题作文进行朗读、点评,选出优秀作文,然后将这些作文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打印张贴。朗读-点评-录入-排版-打印-张贴,这一系列流程一方面将很好地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当作者知道,自己的文章和观点被同学和老师认同、喜欢,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将促使作者以后多写作文、写好作文,为作文水平不断提升提供强大的动力。而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这种郑重其事的感觉和鲜明的评价反馈机制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相互学习、你追我赶写好作文的热情,最终将提升班级整体的作文动力。
利用信息技术
改善作文的方法
老师批阅作文时,顺便将好的和不好的句子、段落、文章摘录出来,制成PPT(幻灯片)。在作文讲评课上,先和学生们一起欣赏这些好的句子、段落、文章。通过这些实例告诉学生们,这个词,用得好,既新鲜又贴切;这个句子很好,有力,读起来也很有节奏感;这个段落很好,它给阅读者以画面感;这篇文章很好,让人回味。老师每讲评到一处,可以用电子笔圈上写得好的地方,或画个笑脸娃娃。
好的讲完之后,再进行“挑刺”活动。老师通过PPT,引导学生们读一读,想一想,将不好的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字词错误、冗余啰嗦、口语和书面语不分等毛病找出来,从而避免重复错误、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实践表明,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喜欢极了。
用好信息技术,紧紧抓作文兴趣、作文动力和作文方法这“三驾马车”进行作文教学,扎实进行巩固训练,相信会对作文教学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