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陋习一禁了之不如树立新风气
袁 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日发布关于禁止生产、经营、焚烧冥纸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有关事宜的通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冥币和纸人、纸马等迷信殡葬用品。此通告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议论。
从出发点来看,哈尔滨市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冥币和纸人、纸马等迷信殡葬用品,是一件好事。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哈尔滨作为人口密集的省会城市,放任市民在街道边或小区里焚烧冥纸冥币,尤其在清明节、中元节等祭祀节日,大量焚烧毫无疑问会加重已经不容乐观的空气污染问题,并且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地区殡葬大操大办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在传统观念里,一些人认为,为逝去的亲人举办隆重的丧葬或祭祀仪式,不仅能表达孝道,还能显得有“面子”。于是人们的虚荣心、攀比心、孝心被某些唯利是图的商家利用,大肆鼓吹丧葬、祭祀所谓的仪式感、规模感,借机牟取暴利,不少人为此叫苦不迭。哈尔滨市的做法,目的正是让这些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只是彻底禁止生产和经营殡葬用品这样“一刀切”的做法,难免显得有些操之过急。
传统文化或者传统风俗,不管是优良的还是遗留下的糟粕,都在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后,逐渐演变成了植根在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而要将已经根深蒂固的陋习连根拔起毫无疑问会非常艰难。如果采取“一刀切”的粗暴做法,不但很难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还有可能引起人们的抵触情绪。既然如此,还不如积极引导人们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抛弃掉其中消极的、腐朽的因素,吸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以期蜕变出更符合时代风气的新文化。笔者认为,祭祀贵在于心,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古人也并非只以焚烧冥纸冥币这类方式祭祀逝者:唐朝诗人元稹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悼念亡妻;北宋大文豪苏轼在父母墓边“手植青松三万栽”表达哀悼之情……在现代,我们又何苦墨守成规执着于焚烧冥纸冥币这类方式祭祀逝者呢?不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结合当下,寻找出符合时代的祭祀方式。除了写文悼念,为逝者种植纪念树,在祭扫时献上鲜花,我们还可以以逝者的名义做公益,通过祭奠网页给逝者送祝福等文明方式来祭祀、缅怀。这样做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对文明社会建设出一份力。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展绿色殡葬和文明祭祀的新风气建设,而政府需要更多的考虑到怎样才是民众乐于接受的政策,切忌急于求成。在未来移风易俗的道路上,各地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引导市民摈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气才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