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精准” 因人因村施策
——湖南省湘西十八洞村的脱贫之路
        三月初春,武陵山腹地的湘西花垣县山间,野生樱花已开始绽放,湖南省湘西十八洞村也迎来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乡村旅游已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十八洞村突出四个“精准”,因人因村施策发展脱贫致富产业。据花垣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8313元,而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1668元。
        因人施策,“五大产业”助古老苗寨走出贫困
        走进十八洞村,从前3.5米宽的盘山小路已升级改造成6米宽的柏油马路,村内家家门口修了石板路,户户通了自来水,农网和民居改造也已全部完成,去年又实现了网络全覆盖。
        村支书龚海华说,十八洞村是原生态纯苗族村,过去因山高路远、耕地面积少,村里男人娶媳妇都成了一大难事。2013年,225户中有136户贫困户,4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30多人。
        近年来,在精准脱贫的推动下,十八洞村依托独特的资源,因人施策发展起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苗绣和劳务输出五大支柱产业,到去年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313元。
        为推动十八洞村发展乡村旅游,花垣县投入资金新修了梨子寨主停车场和1118米的游步道,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2016年,以苗家特色为主要资源的休闲游吸引了20多万游客。
        火热的乡村游激发了村民们的致富信心,8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在村里开设的第一家农家乐“成富家厨房”,村民施全友和妻子一边在灶台忙着给游客准备苗家饭菜,一边乐呵呵地对笔者说:“去年收入近10万元。”
        脱贫路上,探索“四个精准”成效显著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十八洞村逐渐探索出精准识别脱贫对象、精准发展支柱产业,精准改善民居环境和精准提供民生保障“四个精准”,并分类施策,取得了很好的脱贫效果。
        “要做好精准脱贫首先要识别好贫困对象。”花垣县委书记罗明说。
 十八洞村吸取过去部分地区选贫困户时出现的村干部私分指标以及部分农民隐瞒收入等问题的教训,2014年脱贫工作队进村后,先后召开了四次群众大会,让村民们自己评贫困户。根据群众意见,工作队制订出“有商品房、吃财政饭、有汽车、办企业开店”的“四个不评”标准,并将评出的贫困户公示,建立退出机制,确保识别“精准”。
        据十八洞村第一书记施金通介绍,十八洞村之前进驻过4批扶贫工作队,给贫困户发过仔猪、鸽子。但工作队一走,值800元的仔猪有村民400元就卖了。
 吸取此前教训又到各地考察后,2014年新一轮驻村工作队确定了长中短期脱贫产业计划,即以乡村游为长期产业,猕猴桃等经济林种植为中期产业,其它种植养殖为短期产业。工作队队员还挨家挨户和村民们座谈,根据各家情况为贫困户选择产业。
        与此同时,在精准改善民居环境、提供民生保障中,又根据村民的意见,在通水、通路、通电“三通”基础上,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改浴相结合,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星级化管理,激发村民荣誉感
        十八洞村“四个不评”的做法得到了湘西州认可,各市县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探索升级,目前,全州已全面完成1200个贫困村和74.513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登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施金通介绍,为解决十八洞村土地稀少制约发展的难题,我们探索出“飞地经济”,在村外流转60多公顷土地,建成高标准猕猴桃基地,并引进龙头企业苗汉子合作社,与全村农民以股份制合作组建十八洞果业有限公司。“其中,村民脱贫资金占公司股份的39%,村委会将国家用于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的60万元入股,占股10%。盛果期后,入股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为破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巩固脱贫成果,十八洞村还探索出“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模式”,通过让村民互相评议、打分,并根据结果进行排名,再给每家每户贴上星级牌,得分最高的是五颗星。
        “此举激发了村民们的荣誉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罗明说,“脱贫攻坚归根结底是贫困户自己的事,只有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具有持续性,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新华社 张玉洁)
当前:A2(2017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