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老兵本色
——追记湖南省石门县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
周立耘
        2月23日,王新法耗尽最后一丝精力,倒在义务扶贫的土家山村,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与忠诚。
        “王村长是累死的,是帮我们挖穷根累死的。”村民们说:“他虽然是个外地人,但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
        今年64岁的王新法是河北石家庄人,1969年12月入伍,1981年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2013年7月退休的王新法,来到湖南石门县薛家村,开始了他的扶贫事业。
        扶贫未捷遗憾去
        时间定格在2月23日。这天一大早,王新法就来到关沙田河,与村民张昌国查看河道,商量建桥之事;随后,他回到借住的村民简发成家,与帮扶队员修改桥梁图纸……中午,王新法突然倒地,一番抢救后回天无力。聚集在屋前的村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的“名誉村长”,就这样匆忙地离开了他们。
        “老弟呀,67户,只剩下4户没脱贫了。在这节骨眼上,你就这么狠心地走了。”从外地赶回来的村支部书记覃遵彪惋惜不已地哭诉道。
        讲起王新法,覃遵彪心里有些愧疚。4年前,王新法刚来到薛家村,与村里一帮人商量脱贫事宜,覃遵彪起初还以为他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当回事。
        “我们都是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共产党员就要带领群众一起富。”王新法找到覃遵彪彻夜长谈,使覃遵彪羞愧难当。
        王新法累倒在扶贫岗位上,归宿成了亲人最大的纠结。亲人们想让他叶落归根,而薛家村村民却苦苦挽留。
        “父亲是我一生的骄傲!”女儿王婷与母亲商定,按父亲生前遗愿,让他留在薛家村。“薛家村有父亲未竟的事业,他长眠在这里不会孤独。”
        架桥修路找水源
        踏勘薛家村六塔山的时候,王新法了解到,80多年前有68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在此,遗体被薛家村村民偷偷掩埋。2014年春节刚过,王新法带着积蓄回到薛家村,他号召村民把牺牲的先烈遗骨找回来安葬到六塔山上。
        2014年4月,薛家村村委换届,一致表决王新法任“名誉村长”。
        来到薛家村,王新法一刻闲不住,总想着为村里做点事情。串门时,王新法看着孩子们蹚着河水上学,心里很不好受。为了修桥,2014年年底王新法搬到了离工地最近的村民家里。他起早摸黑,没日没夜,凡事带头干。在王新法的感召下,群众纷纷出工、出料,桥终于建成了。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跟我上’。” 村民白梅芳说。
        桥修好了,王新法又将目光投向了薛家村六组的饮水问题。在群山里转了半个月,他最终在六塔山的山腰间找到了合适的水源。王新法带领村民开山劈石,不到4年时间修筑了15公里山道,架起了6座桥梁,引来了洁净的山泉水。
        薛家村有大片茶园,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带领村民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银行”。
        失信村民万不能
        王新法的坚守,源于一身庄严的绿军装。
        12年的军旅生涯,让王新法养成了“忠于祖国和人民,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良好品格。退伍后,他与战友相聚,谈论最多的是为祖国和人民做点什么。王新法的想法在战友中引起强烈共鸣,先后有140多人加入到“与民共富军人团队”中。
        “几年来,王新法和他的团队一共捐资150多万元,出钱出力,扶贫扶智,迅速改善了薛家村的面貌。”石门县南北镇党委书记段少帅赞许道。
        王新法来薛家村4年,有3个春节没有回家过,今年一家人约定相聚海南。“老战友,事情是做不完的,你不能再失约家人了!”扶贫队员谢淼好心规劝。
        “失约家人不要紧,失信村民万不能!”王新法坚定地说。王新法将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都交给了爱人孙景华打理,他自己则全心全意地投身薛家村的建设,累倒在扶贫事业上。
        王新法义务驻点扶贫的事迹得到了肯定,他先后被授予常德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等荣誉称号。
当前:A4(2017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