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陷阱”意识少一些“馅饼”空想
王立坤
  近年来,因个人隐私、信息泄露而造成的诈骗案时有发生。在分析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安全之前,不妨先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会被骗?
  其实被骗,很多时候,大家的心理都是这样的:就好比买彩票,都觉得自己会中特等奖,对待被骗这事儿,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我才不会上当呢,我这么大的人了,谁能骗到我。但是这么好的事儿,我可不能错过机会。
  所以,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不是许以高利,就是打“感情牌”,许多人就容易被忽悠进去,骗子也就顺利得手了。这就需要我们多一点“陷阱”意识,因为“陷阱”总是长着一副“馅饼”的面孔,会给人造成好事从天而降的错觉,不可错过机会。其实仔细想想,当许诺给你的利润是超过市场规律的时候,这个基本上就是个骗局了,因为,这么好的事儿,会无缘无故轮到自己头上么?
  为防止受骗,我们要先在心理上厘清自己容易上当的地方,然后在在行动上就要防止无意识下造成信息泄露。比如,作为“低头族”,手机时刻都希望保持上网状态,这时候不要轻易连接公共场所免费的WiFi,这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其次,不要在社交网站上泄露自己的个人资料,防止被“顺藤摸瓜”,泄漏自己的信息;最后,不要贪图小便宜,不随意登录注册网站,参加所谓的抽奖活动,领取奖品;与此同时,我们要学习安全使用个人信息的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心中有防骗意识。
  总之,我们要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妨多一点“陷阱”意识,少一些天上掉“馅饼”的空想。
当前:B3(2017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