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会”结束了,但是互联网黑色产业对用户的恶意攻击还没有结束。每年央视的“3·15晚会”都会曝光很多不法企业和商家,过去总体来说,在一连串危害消费者利益的名单上,科技企业占比还是并不多的一部分,但最近连续三年晚会都提到了移动信息安全问题:2015年的“3·15晚会”上把随意连接公共场所Wi-Fi归类为“三号预警”;2016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插件进行恶意扣费的行径;在今年晚会上则告诫广大消费者,使用公共充电桩,可能会导致手机被操控甚至被随意消费。作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手机里面储存了大量数据,面对不法分子的“花样”攻击,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包括近几年总被提到的:公共场合的Wi-Fi不能随便连接;垃圾短信里的链接不要点开等。同时,使用一些安全工具(例如安全软件)辅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是这样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为保证信息安全不仅是个人的事,移动应用厂商也要确保自身产品的信息安全质量。通过许多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事情仅靠消费者个人是不能改变的,就像过去我们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事,某知名软件被山寨后在应用商店里的下载量比正品还要高,而这些高仿的软件中可能有许多恶意程序,通过窃取个人数据、恶意扣费等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保证信息安全是每个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那么如何提高信息安全呢?笔者认为,在“提高意识、加强防范”的意识下如果主动做到以下三点就能避免很多损失:首先,安全方案贯彻“始终”。这里说的始终是指一款软件的设计评估、开发测试、优化、发布、渠道发布等阶段都要考虑到安全问题,比如源代码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漏洞、市场上是否出现盗版等问题都要及时洞察。其次,寻求专业的保护。我们知道一款软件从设计到上线要经历许多环节,软件开发人员在设计安全方案的时候也要结合不同行业的行业特性去考虑。同时,要在安全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障产品安全的情况下也要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感。那么,找到一个专业的、有经验的安全团队来把控“安全”问题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最后,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响应、快速解决。软件的安全问题十分多样,推出新功能、版本更新、业务调整等都会影响到移动软件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发现问题时一定要快速解决才能避免利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