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进入国家战略体系,这背后是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理念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方面的生动实践。
江苏
江苏句容茅山风景区正在打造“山里问道,山边军号,湖畔养生,美丽乡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茅山风景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围绕景区周边著名的乡村游节庆,将全市优质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串联,实现文化游、宗教游与乡村游、生态游有机融合,改变单一的“卖山”模式。坚持“后5A时期补短板、后转型时期拉长链”的总体要求,在项目招引中积极遴选项目,实现“年年有变化,五年换新颜”,形成了“产业因全域旅游更兴旺、群众因全域旅游更富裕、生态因全域旅游更美丽”的发展态势。
同时,茅山景区今年还将恢复建成红色文化遗迹,年内完成新四军大坝、枪械所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景区内的亮化工程,将功能亮化、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相融合,让景区夜晚“白”起来,为开发“月光旅游”提供必要的配套,将夜游茅山变为可能。
内蒙古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有着“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除了让游客们欣赏歌舞,观看曲棍球、颈力、扳棍等传统比赛外,还以“非遗”项目为主题,开发出达斡尔车、曲棍球等旅游纪念品。
莫旗在2016年,成功打造了沿国道111线“五彩农业”示范区,在田地内种植紫花苜蓿、油菜、高粱等作物,把国道旁打造成了“五彩”观光带。
为了打造四季旅游,莫旗每个季节都推出一个节庆活动,成为“吸金”亮点。春季举办的柳蒿芽节,又称“昆米勒节”,人们成群结伴采摘山野菜柳蒿芽,体验田园风情,品味大自然的馈赠;夏季举办的斡包节,举行的祭祀斡包是达斡尔人祭祀天神的传统庆典之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秋季举办的曲棍球节,冬季举办的冰钓节,也是游客们喜爱的活动。
新疆
新疆吐鲁番是天山南北最早迎来春天的地方。在今年举行的第四届“杏花节”中,吐鲁番把会展、节庆活动和景区游览融合在一起,将交河故城、坎儿井乐园、杏花村等经典线路串联起来,游客不仅能赏花还能充分游览各类当地人文历史景观,实现“人在会中、会在景中、景在花中”的全域旅游新业态。
随着杏花季的开启,以旅游文化活动为融合载体,吐鲁番开发了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蔬菜采摘节”“杏花季”“桑葚季”“葡萄采摘季”等旅游产品;培育具有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建设集旅游、康复、沙疗、中医民族医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沙疗小镇,培育沙疗、盐疗、日光浴等康体养生产业,形成新的旅游热点。
黑龙江
黑龙江伊春把文化的元素自然地融入到旅游产品中,让游客参与其中,深切地体会到有文化支撑的旅游产品带来的特色。这种融合包含吃、住、游、购、娱五个方面。在金祖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合上,建设了历史文化展馆,推出金祖菜系,建设打造金祖风情园,还原金人生活场景,打造神秘金祖实景演出等。
伊春还在原有的滑雪、狩猎、温泉等传统旅游产品基础上,依托丰富的生态、森林、冰雪等冬季优势旅游资源,打造了“冰河雪路林海行”“中国林都·动感雪城”“最美林海人家”等八大主题产品。推出冬季旅游八条重点线路,涵盖户外运动、冰雪体育、温泉狩猎、森林观光、摄影采风、民俗民宿等新型产品特色,受到市场的认可和好评,“中国伊春林都雪城”品牌效应得到极大提升。
浙江
浙江德清的土地上,乡村正在焕发美丽的新颜:老房子不仅变成了特色的“洋家乐”,还成了富有情怀的古村落风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根管子接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实施,营造了城乡管理一体化新模式。生态河道与生态天空相互映衬,一条条干净畅通的乡间小路将一座座美丽乡村串联成美丽画卷……
文化特色村,是德清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三九坞裸心·乡”“和美后坞”“沈约故里”“十里长春”等一批特色村庄名片,不仅极大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培育了裸心谷、法国山居等“洋家乐”为代表的400余家中高端低碳民宿旅游新业态。德清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行步伐中,深入挖掘“瓷之源”、防风文化、农耕文化等乡土文化资源中的生态理念,生态舞台剧“德清谣”阐述“两山”理论形成全民认知感,真正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巧手绘制了生态文明新画卷。
(据国家旅游局官网 中国江苏网 《浙江日报》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