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南的春天走过不停留
执手2017四川媒体文化人的有感而发
张文艺 秦丽

       镇守报纸副刊阵地的媒体文化人,因工作特定需要,他们笔墨中和镜头下,呈现更多的是对面的他人或别处的风景,唯独没有的是当下的自己。春风刚过,趁2017年全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及采风之际,不妨借来一缕春光、堆砌一些文字,聚焦一下这个历时26年的四川媒体文化人群体,说说他们在这个春天执手相约的故事。 ——题记

      这是一群不愿意辜负文艺情怀和创作梦想的报纸副刊人。
  这是一处酒香风吹过、春意渐至浓的“醉美”酒城之所在。
  三月的泸州,四川省报纸副刊界120余名媒体文化人踩着春天的步点,意气奋发,如约而至,有如一个气场十足的翰香窖池,将文学情怀、文化自信和新闻梦想兼收并蓄、尽情发酵。
  端起酵后的这杯香醇佳酿,四川媒体文化人感触丛生,不免即兴而发。
       历史感  穿过你的白发我的手
  四川报纸副刊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伍松乔,说起上世纪90年代研究会筹备组一行人在威远煤矿的一张旧照,感触良深:俨然油画,颇具历史感!
  摄入这张合影的是筹备成立全省报纸副刊研究会数家主要媒体单位的17人,在内江威远煤矿作业面采风的历史镜头。光影人像,组成了一组浮雕,凸显了历史的张力。
  曾经的少壮年华,趟过岁月的长河,白发已然爬上额头,参与筹办的庄剑说:“当年(副刊研究会)‘起事’时,自己的儿子才两岁,如今儿子的女儿都两岁了!一段副刊研究会的历史,虽然‘折腾’了一生中最青春光鲜的年华,却让自己对其愈发珍惜留念,至今记忆犹新。”
  川南“起事”,今又川南。创办者不再青葱,但因为全省报纸副刊人的一种情怀、一份坚持,副刊年会及采风活动如同一位傲立数十年风霜而容颜不改的知性美女,遍历全省21个市州,展现出不一样的年度风华和精彩。
  “这个团体之所以富有吸引力,在于她形散而神不散。副刊人都有情怀,表面上嘻嘻哈哈掩饰不了内心的诗与远方,因为他们更关乎精神层面的形而上。”第二届全省报纸副刊十佳编辑记者获得者之一的饶蓓,因为没有机会再参加这样的聚会而“望会兴叹”。
  “副刊是纽带,团在一起就是兄弟姐妹。”早已转行文化交流的傅兆勤,对当年精神文明报社出资2万元启动全省报纸副刊十佳编辑记者评选的善事仍津津乐道。
  风再起时,穿过你的白发,我们的手又触及了报纸副刊、媒体文化从业后继者的青春脉动和时代韵律,制作“灵魂的草药与精神的盐”(伍松乔语)的四川媒体文化人,从来没有在四川先进文化阵地的建设上有过缺席或失位。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一茬又一茬的副刊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老副刊人徐建成至今还在眷念那年那月的缕缕情丝。
  获得感  文化这杯酒把我灌醉
  当文艺副刊拓展为文化副刊,传统文化传承对媒体文化人赋予更多的时代担当。
  2017年初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让深耕于传统文化沃土的媒体文化人,对优秀传统文化不朽价值的追求产生一种生逢其时的获得感和志同道合的归属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每月都要啃下数部文史精典的雷健会长,不仅用他的脚步丈量采风足及古镇与现代文明的距离,还用自己的精装相机镜头,定格古镇人文和红色文化的每一个瞬间。
  在泸州老窖博物馆,跨越时空的“中国第一窖”,满溢着酒文化穿越数千年的芬芳,挽留了采风媒体文化人匆匆的脚步,“风过泸州带酒香”,当年胡耀邦同志经过泸州时这句情不自禁的称赞语,勾起了所有副刊人的对联情绪。
  古镇总能调动起媒体文化人的情愫,川南的尧坝也不例外。
  经过重装打造的尧坝古镇因为自此走出了几个不同凡响的文化名人而格外引起副刊“摄客”和小编们的心神向往。凌子风因《狂》片拍摄而让尧坝荣登“川南影视城”之位;王朝闻因“美学”奠基而使其家乡美名远播;大鸿米店、进士牌坊等古代建筑“谋杀”了“摄客”们千万级的数码像素……
  古镇采风的获得感指数在不停地拉高,就连副刊研究会的特聘专家高虹,也一改纯粹学院派的御姐风范,与一拨儿报界女同胞在“王朝闻故居”门匾下,故作文艺小青年的“娇情”、撒起了陌生的“野”。
  小镇女导游关于古镇美丽传说和历史掌故的每一处讲解都能给姜明的小说创作浸润些滋养,以致于他与导游的对话总是不吝口舌,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较真劲儿。
  获得,就是这样依附于文化价值的认同和众口点赞的快慰之中。
  亲近感  最近的你是我最真的梦
  融入一个团体,爱的接力棒传递着生命维系的力量和热度。
  与四川报纸副刊研究会团体生命相关联的,至少有川、渝、黔一家亲的基因。独特的地缘文化、“起事”时的行政区划、彼此不断的关注、经年不断的年会与采风,让川、渝、黔的媒体文化人筑起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亲缘“爱巢”。
  经历成渝副刊1997年“最后的团圆”、远在重庆的万庆生,在获悉四川副刊人“四渡赤水”采风活动的信息后,专门通过微信向四川副刊界朋友们的问好:川渝虽分家,但副刊人的感情不会淡化,友谊将更加深;贵州赤水市的曾强不仅带来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文化推介,还用甘甜的美酒诠释了赤水、泸州同居“美酒河”畔的亲邻友情。
  年轻时“入道”副刊研究会的赵晓东,洗却青涩与斯文,绽放豪气与诗情,一本《中国同题诗歌三人行》诗集在他创办的《酒城新报》五周年生日晚宴上适时推出,不仅叫响,也很“叫座”,让同行的副刊人们很是羡煞了一回。
  诗人赵晓梦叼着一根据说是他三大标配之一的烟斗,背起装有他新版诗集《接骨木》的行囊,不知是在独自行走中思考他的精神原乡,还是在副刊年会上猎获年轻粉丝的痴狂?反正来自凉山彝区的何万敏,已经“弃文从摄”,用镜头偷取了采风现场副刊人种种妄想和癲狂的影像铁证。
  在党报和都市报耕耘多年的刘骞,禁不住对自己未能早日加入副刊研究会而后悔不迭。这位独占1.92米“海拔”优势的汉子,也只能与吴梦琳等小辈媒体文化人一起,狂补报纸副刊人的各种必修功课。
  活在自己的情怀里,诠释一段最真的梦。这真是一个亲上加亲的文化群体,亲得用文字和图片都难以名状。
  著名作家阿来在为《中国同题诗歌三人行》题序中,肯定该诗集的书写方式:把一个对诗歌有着近似理解的人们聚集起来,表面上是一种才情的比拼,实质上,是一个如切如磋的美好过程。
  想来这个副刊研究会又何尝不是把一群热爱媒体文化的副刊人整合而聚,经年累月,守望文学的梦想,品尝文化的甘苦,彼此共享一个关于诗与远方的美好过程?
  果真是这样,今年从川南走过,那明年的我们还得携手走下去。
  走得很远,且不停留……

 

当前:B3(2017年04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