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全民科学教育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加强党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明确目标、指明路径……这份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现实指导意义的文件内涵丰富、看点突出。
直面当前精神文明建设新形势
【看点:直面突出问题】《意见》指出,当前,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际关系缺乏信任感,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甚至黄赌毒等不良现象、不良风气、不良习俗还在一定范围禁而不绝;一些地方环境脏乱差,不遵守基本公共秩序、不遵守基本文明行为准则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工作中适应时代要求、群众期待的创新还不够,吸引力感染力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力,存在薄弱环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明显不协调等。
强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看点:六个“必须坚持”】《意见》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灵魂工程和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思想理念,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动员人人参与,实现共建共享;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强化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贵在坚持、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看点:一个“根本”四个“加强”】《意见》明确指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根本任务。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它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它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建设,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此外,《意见》还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明确精神文明创建的目标要求
【看点:提升全民素质】《意见》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深入人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形成良好社风民风,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更加活跃繁荣,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加强党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
【看点:强化责任推动创新】《意见》指出,各级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大设施、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要加强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