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
——江苏省张家港市创新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纪实
张文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通过系列“精准”的创新举措,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如今,“志愿者+”的发展新模式,在创新社会管理、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作用。
制度体系是确保志愿服务热潮涌动的“基石”。张家港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志愿服务团队发展的工作意见》,从政策、资金、项目、奖励、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还成立志愿者组织培育中心,免费孵化志愿者组织。与此同时,把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考核并赋予最高权重,并提出入党对象必须参与6次志愿服务活动或服务时间至少达到20小时。
2012年,张家港实行全市志愿者统一注册,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达5.8万名。“志愿者队伍有了,但要避免志愿服务‘一阵风’‘一窝蜂’。”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何俊介绍,张家港创新实施“学雷锋·志愿服务伙伴计划”,由文明办负责征集发布志愿服务项目,爱心企业对项目冠名资助,志愿者团队负责实施项目。“铁三角”各司其职、各有所获,2012年以来,共发布实施市级志愿服务伙伴项目170多个,新发布的志愿服务伙伴项目,时常被外资企业“争抢”。
“在张家港,做好事有好报。”市民钱雪英在张家港领头开展“春雷行动”志愿服务项目。每年夏季,晚上6点半到8点半,戴着小红帽的她们就会准时出现在暨阳湖沙滩,劝阻准备下水游泳的市民,湖区至今未发生一起溺水事故。令“钱雪英们”欣慰的是,该市出台《张家港志愿者礼遇办法》,给予志愿者10条“接地气”的待遇。比如,为志愿者赠送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志愿者可免费享有体检、观看文艺演出、旅游年卡、公交年卡等待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升学时可加分;新市民志愿者服务时间长,优先享受入户籍、入学等待遇。这些礼遇激发了志愿服务活力。
政府和社会“激情互动”,让志愿服务有了新内涵。3月初,张家港市文广新局、城管局、综治办、环保局等10个行业部门发起成立张家港市行业志愿服务联盟,部门间实现了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更多优质志愿服务项目落到实处。此外,张家港各个部门都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设计开展各类具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比如张家港文广新局组织“文化志愿者”为新市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上历史文化讲解、亲子阅读指导等文化服务;张家港国税局组织志愿者上街头、进社区、进学校,解读税收政策,回应市民关切等。
46岁的邵伟是国家电网张家港运维站的安全员,也是张家港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从2014年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达1000多个小时,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成了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志愿服务‘渗透’到方方面面,参与的过程,最能体会整个城市文明的提升。”张家港购物公园的24小时图书馆驿站是邵伟重要的服务点之一,他介绍,40多平方米的“驿站”,有2000本书,3年来借阅量达到了10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