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飘荡在田间地头
各地多举措探索创新农家书屋建设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一直是体现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符号。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推动农家书屋建设,“阅读”正逐渐成为农民朋友的一种生活习惯,大大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深入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让阅读在乡村社会蔚然成风。
宜昌:
农家书屋变希望家园 广泛开展读书用书活动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以农家书屋为阵地,不断整合资源,把“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和文化活动室建成农民的“希望家园”,使农村文化小阵地变成了宣传教育大平台、精神文明大舞台、农民群众大家园。寒暑假期间专门举办“希望家园”学习班,把留守儿童集中到村“希望家园”,邀请返乡大学生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教他们做游戏,让“希望家园”成为安放留守儿童心灵、寄托情感梦想的精神乐园。同时夷陵区的村农家书屋不断补充更新图书。2016年,夷陵区为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24130册,每个农家书屋按2000元标准配送图书127册,特别加强了少儿图书的补充。此外围绕“书香门第·耕读人家”主题,广泛开展农家书屋读书用书活动,积极做好暑期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主题演讲比赛、最美农家书屋摄影比赛等组织工作,大力促进农村群众全民阅读。
扬州:
数字化移动图书馆进乡村 开启农家书屋“互联网+”时代
2016年11月,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圣禾村,在原“农家书屋”基础上建立数字化移动图书馆,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圣禾村共同建设,把高校的“移动图书馆”搬入农村,让农民也可以使用到包罗万象的电子图书资源,改变农村“缺少读书条件、缺少文化知识”的面貌。村民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的APP,将电子图书、报刊、有声读物、网络课程视频等电子资源下载到自己的手机里。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有声读物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阅读形式,村里的中老年读者也更倾向于用听的方式进行阅读。“移动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内容十分丰富,且更新及时,把它引入农村,不仅能够满足农村各类读者的多种阅读需求,也将促进和丰富农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铜陵: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农民“点餐”图书 好人自办“乡野文化大棚”
从2014年起,安徽省铜陵市实行农家书屋试点工程,书籍更新,农民“点餐”,农民想看什么书,可以在农家书屋留言簿上留言,或者通过“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提出书目更新建议,只要农民提出来,市文化部门都会及时反馈并安排。同时,铜陵各乡镇图书馆依托馆藏图书资源,将书籍“漂流”至各村农家书屋,书籍定期与其他村里的农家书屋相互交换,使更多村民能更好、更广泛地阅读到需要的书籍。值得一提的是,西联乡观兴村年过花甲的“铜陵好人”汪世本自创“乡野文化棚”,他将自己家300多平方米的平房整理出来,将收集到的图书、报刊、邮票、名人字画、娱乐物品整齐地摆放在屋子里,免费供周边群众欣赏、阅览。在乡政府的支持下,“乡野文化大棚”流动到西联乡每一个村庄,成了西联乡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
如今,农家书屋已经成了新时期农民的“充电屋”和“致富站”,各地营造了浓郁的农家书屋氛围,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民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村文化阵地,村民“沐浴书香”的画面已渐渐成为一道道文明风景。
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