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到,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理想和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现如今,青年们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任其施展才能。他们也将自己的优秀品德传递给社会每一个人。
他们能创新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90后创业团队为听障人士设计的手语翻译臂环,获得了“极·致未来”全球责任创新挑战赛的冠军。这一赛事共计收到2075份方案,其中有超过八成的作品出自中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之手。手语翻译臂环、疲劳驾驶的预测系统、垃圾自动识别系统、“蜘蛛侠”智能多功能六足机器人等十份方案,进入最后的总决赛,其中手语翻译臂环获得冠军。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共同主办的“极·致未来”责任创新挑战赛,聚焦环境、扶贫、交通和减灾等领域,鼓励人们提出创新想法,借助科技力量应对发展挑战,解决社会问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看见声音,听见手语”项目,从两千多份参赛方案中脱颖而出,同时获得了决赛第一名和最受观众喜爱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硕士杜博伟是这个项目的联合创始人,他介绍,他们设计的臂环可以将手语翻译成语音,解决听障人士的沟通问题。
杜博伟说:“我们的臂环有八个传感器,有六个是肌电传感器,一个陀螺仪,一个重力感应器。肌电感应就相当于大家在动肌肉的时候有一个振幅,通过这个采集的频率,可以分析出是哪块肌肉或者哪个位置的振幅,找到相对应的手势,再通过陀螺仪和重力感应器判定位置,最终确定手势。未来做得更好的情况下可以把这套系统嵌入手机,通过手机分析你做的什么手势,手机会播放语音,显示文字。”
“看见声音,听见手语”这一项目团队共7名成员,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正在高校读大学或研究生。得益于当前中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环境,这七位年轻人在做这一项目时曾获得了约60万元的社会投资。此次夺得责任创新挑战赛冠军,他们将再次获得20万元的奖金。项目牵头人杜博伟表示,希望这一项目得到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支持,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让手语翻译系统更加精确。
杜博伟说:“我们在逐渐完善自己的手势动作,现在样本比较少,也就两三百个,常用的大概有四百,我们想把常用的做完,搭建好初始平台运行之后,有更多的听障人士能够帮助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迭代更新,帮我们完善软件,我们也可以得到越来越多的肌电数据,然后再用自学习,就相当于大家用输入法,打的字多了,做一个动作后面字就都出来了,然后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越来越精确。不管怎么样先把事情做起来,一点点完善才是最重要的。”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共同主办的此次“极·致未来”责任创新挑战赛,参赛者大多数来自中国高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先生十分认同中国青年人解决社会问题的想法和态度,他说,年轻人不应该仅仅是环境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建设者,因为现在我们谈到的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这些问题都是未来的年轻人需要面对的,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把他们拉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来,今天我们也看到他们已经在作贡献。
此次比赛中,疲劳驾驶的预测系统、垃圾自动识别系统、“蜘蛛侠”智能多功能六足机器人等项目方案,也因其创意和实用性,得到一些投资人的青睐。
(据国际在线)
他们很务实
曾经提到“80后”“90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说得多,做得少,没长性……然而如今,“80后”“90后”已经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想法,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优秀的成绩。
雷建华:建自己的家庭农场
雷建华是甘肃静宁人,2011年大专毕业。他在校学的营销与策划专业,从2010年开始就为一家法国药品生产企业做国内销售,后来年薪达到30万元以上。走的地方多了,眼界开阔了,他每次回家都有一种创业的冲动,看着静宁县漫山遍野的苹果园和雷大镇后梁村的大片撂荒地,想起小时候父亲对苹果园的痴迷,他决心建一个自己的家庭农场。
2013年,雷建华从雷大镇后梁村程硖二社流转土地31.5公顷。他购置了能用到的几乎所有农业机械,经常亲自操作。他还小范围做了多种苹果苗木实验,观测记录了大量数据,以科学手段掌握务果技术。
2015年,雷建华创办了自己的经营实体——静宁县山地红家庭农场。2016年,他的家庭农场种植的南瓜销售到台湾,在当地引起轰动。同年,农场被评为“平凉市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按照创业计划,到2019年,雷建华家庭农场的果树将大面积挂果。
曹玉含:清疏工不怕苦和累
曹玉含曾是一名女兵。2014年退伍后,她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一处,当了一名清疏工。
她一直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把手头的工作做好!为了提高清疏效率,她走访社区,实地探访化粪池位置,绘制化粪池分布图;为快速准确判断堵塞原因,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画出化粪池管网图,并做好清疏记录。每次做清疏工作后,她和同事们还会再用清水清洗一下吸污管和井盖周边。“我们就是清污的,不能把周围的环境给破坏了。”
工作之余,曹玉含经常深入社区、居委会,就免费清疏开放式小区楼房化粪池问题,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并对辖区内容易堵塞外溢的部分化粪池进行了摸底调查,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前我总是不想告诉别人自己是做什么的,怕别人嘲笑我。可是现在我早就想通了,不管身在哪个岗位,只要甘于奉献就一定会闪光。自己每天虽然很辛苦,但是只要想到帮群众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我就很开心。”
李振豪:8年坚持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印刷形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兴起,这门传承千年的老手艺也渐渐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90后的济南小伙儿李振豪,默默接过了这把穿越历史的刻刀。
今年27岁的李振豪,起初因接触古书修复,与雕版印刷结缘。可真要下决心干这一行,首先就得改变原本好动的性子。“就是让你一刻一天的话,肯定刻的头昏眼花的,这边疼,那边疼的,但是等你把这个时间慢慢坚持下来的时候,它会慢慢磨这个性子,这是一个过程吧,一个坚持的过程。”
8年坚持,李振豪开始能忍受长时间枯坐。打磨、上浆、覆样、打薄、上油,工序一个接一个。雕刻的时候,每一次落刀都非常严格讲究。一次次刀起刀落间,李振豪慢慢地也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烦躁,苦闷,刚开始那段时间我觉得是最难熬的阶段吧,到后来,想想就是觉得作为一个匠人,外面的环境多么嘈杂,内心必须是安静而且是安定的,这样沉下来的心才能把作品刻得更完美。”
(据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
他们有爱心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中,有不少年轻的志愿典型,他们用青春谱写出壮丽的青年志愿者之歌,他们是当代“活雷锋”,他们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
赵威
青春,在扶贫与奉献中绽放
他成立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四年的时间,开展了520余次各类公益活动,参与的社会各界爱心企业达200余家,爱心人士1万名,筹集爱心善款7247388.1元,爱心物资5万余件,受捐助人2896人次,直接受益7836人;个人累计捐资捐物价值400余万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项目20余个。
应吟吟
问题青少年的心灵导师
她是壹次心未成年人帮扶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中国好人”,2014年度中国慈善推动者。她辞去高薪工作,拿出十几年的积蓄注册了苍南县壹次心未成年人帮扶中心,帮助已犯罪、涉罪、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走出生活的阴影。4年来,她身兼组织者、策划者、培训师、心理辅导师、驾驶员、搬运工等数职,无偿帮教青少年,用爱和温暖拽回了一个个徘徊在悬崖边上的年轻、骄傲、孤独的灵魂,还给他们被爱和爱的权力。
邵书琴
扎根边疆,放飞青春
她在毕业季,逆流而下,奔赴新疆托云牧场奉献青春;她在花样年,千里之外,彰显广外女子铿锵本色。校园外书写党员风范,他乡中弹奏铮铮琴音。千金难敌一“值得”,她在万里戈壁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014年8月,服务期满后,她选择了留场工作。2016年3月兼任社区党支部书记,2016年5月,当选为托云牧场纪委委员。
(据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他们敢拼搏
何睿 生命似一树花开
1990年出生的战士何睿所在的总队组建50多年来,先后建成了酒泉、太原、西昌、文昌4个航天发射场的所有发射塔架,托举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总队的官兵也被人们称为建造通天塔的特种工兵。
2011年5月,何睿来到海南文昌,参加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建设。2012年,火箭发射塔架导流槽正在紧张施工。为了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导流槽需要铺设近4000吨钢筋。
海南7月的一天正午,何睿在脚手架上捆扎钢筋时,被一根直径16毫米的钢筋刺穿他的大腿,直接插进了腹腔。身体恢复后,何睿又打起背包,随部队转战大山深处参加新的施工任务,还自学技术,当上了工程质检员。从此,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每天铆在工地上检查施工质量和细节,晚上回来还要琢磨图纸,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
翻开何睿的笔记本,有这样一段话:“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有机会这样度过自己的青春!生命似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
马搏 让世界油气行业用上“中国造”
2016年,23岁的马搏决定到东非国家开办海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
今年1月26日,马搏走进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个非洲国家,开始了为期35天的实地调研走访。在此期间,马搏和他的团队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创业石油培训服务公司,将总部设在青岛,下设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三个海外分公司和阿曼、赤道几内亚两个办事处。
“通过市场考察,我们制定了在东非地区修建石油培训中心、建立本土石油化工园、开展废弃污水处理服务和承接天然气发电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目前项目也取得了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的支持,公司规模从创业初期的估值500万元提升到目前的8000万元,并获得第一笔天使投资。”马搏说。
他希望自己做的是中国创新创业的海外平台,让他的服务像水电煤一样提供给中非两国的创业者。
唐正宗团队 要科研,也要效益
在交大博源科技广场,西安新拓三维光测科技公司的创业小伙伴们正在对极速静态人体三维扫描系统进行测试。该系统的核心技术——三维光学变形应变测量技术,源自唐正宗团队的研究成果。
这项技术萌芽于2006年,2013年还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唐正宗选择将三维光学变形应变测量技术推向市场。在导师的支持下,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立了现在的西安新拓三维光测科技公司。
如今,这家公司已经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厂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三维外形、变形光学测量领域已开发出数款成熟的产品,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成为国内唯一供应商,还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及企业的科研和生产中,涉及航天航空、汽车、重型机械等行业和机械、材料、力学、土木工程等10多个学科领域,在科研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中国青年网)
他们常交流
“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是共青团着眼于进一步密切团青关系、深入推进自身改革创新而探索建设的新型网上工作平台。自2015年“五四”前夕正式开通以来,“青年之声”始终坚持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为支撑,面向广大青少年零距离联系、交互式沟通、大数据运营,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团共建立涵盖省、市、县及高校、企业的终端平台近6000个,各级“青年之声”累计访问量105亿人次,接受咨询、求助和问题反映2200多万条,有效回复1000多万条;共建立线下服务联盟1.3万个,吸纳各领域专家205万名,开展线下服务活动22.6万余场,覆盖青年7000多万人次。
一次活动播撒一片希望,700多个日夜坚守成就一项伟大事业。两年前的4月28日,“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正式上线,肩负着共青团+互联网的重要使命从此扬帆起航。回望成长路,一路奋进、一路前行,“青年之声”用实际行动给小伙伴们送去了希望。“青年的需求,我们的追求”已深植于每一位团干部的血脉之中,这是“青年之声”的理念责任,更是共青团的使命践行。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的殷切期盼。
“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群团工作的明确要求。
青年在哪里?青年想什么?青年有什么困难?团组织能帮他们做些什么……这些紧迫问题必须回答。“眼下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最大问题是离青年太远,不深入青年,不了解青年,不会和青年聊天,不能解决青年的困惑。”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直面问题,一针见血。 “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是当代青年最鲜明的特征,当科层制的组织形态不断拉大青年与团组织的距离,当新一代青年不断突破“单位制”在互联网实现“自我组织化”,一个打破层级、地域、组织限制,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领青年的“青年之声”平台应运而生。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构建团青关系新格局,实现共青团和青年交流键对键,两年时间里,“青年之声”前行的步伐一刻未曾停歇。
作为改革的排头兵、试验田,两年来,“青年之声”融植于根,实现了与共青团工作的全面对接,大大提高了工作运转效率;融通于行,“青年之声”与“青年之家”资源共享,联动呼应,形成了共青团O2O新模式;融汇于力,服务联盟将“分筹”的共青团资源动员方式变为互联网环境下的协同“众筹”;融情于众,“青年之声”架起了互动桥梁,团干部和专家在这里对话青年、读懂青年。
(据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