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从鼓励到强制,你准备好了吗?
李 禾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把生活垃圾仔细分成厨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并分别投放到规定的不同颜色垃圾桶里,结果环卫车一来,把三个桶里的垃圾倒在一起拉走了……
        我国鼓励垃圾分类已多年,但仍未摆脱 “摆样子”之嫌。因为垃圾分类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前端分类还需要有后端的回收、利用和处理来配合。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46城市明确责任人强制分类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一些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些城市一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这意味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及大连、青岛和深圳等都在其中;二是住建部等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包括河北邯郸、江苏苏州、山东泰安、湖北宜昌等。
        46城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及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农贸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企业负责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说,生活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实际操作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方案》提出的城区和主体范围,就是本着这个步骤来推动的。“公共机构与企业为主体范围有利于率先突破”,易腐垃圾在单位食堂、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单位更便于收集。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也认为,在公共机构和企业先行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公共机构和企业责任人明确,组织动员能力强,任务好落实,效果好考核,这样可解决在居民中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时执行难等问题。“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起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相对来说可操作性更高些。”
        居民:建立“绿色账户”可兑换积分奖励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等8城市被确定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但这么多年过去,分类似乎并没有大的进展。
        江苏省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说,生活垃圾分类,就要改变居民的习惯,要么有正面引导,要么有强制的惩罚。除广州、南京等少数城市外,目前很少有城市对居民不分类进行处罚的法规。即使有法规,分类涉及每个家庭,居民普遍有“法不责众”心理,实际处罚方面也面临取证难、执行难等问题。
        为此,《方案》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具体到城市居民而言,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鼓励居民和社区对“干垃圾”深入分类,将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收运和处置。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采取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方式,引导居民将分类后的垃圾直接投入收运车辆,逐步减少固定垃圾桶。
        环保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收集和处理
        《方案》在“强制分类要求”里提出,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其中,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再选择确定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强制分类的类别。
        有害垃圾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废杀虫剂、废胶片等。以前关于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是否该纳入危险废弃物存在种种争议。根据《方案》,这些都将纳入“有害垃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害垃圾单独收集是短板。”徐海云说,上述3类垃圾分类收集已“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基本一致”。但我国首要问题是做好衔接,即可回收物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有害垃圾分类与危废处理的衔接;易腐或厨余垃圾分类与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衔接。
        国家环境特邀监察员、北京市政府参事王维平介绍,我国以前试点垃圾分类工程时,后端处理设施没建,自然就出现老百姓在前端仔细做好分类,结果被胡乱堆在一辆车上拉走。为此,《方案》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推动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技术研发基地,提升分类回收和处理水平。
        各地政府:积极探索推进“两网融合”
        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过1.5亿吨,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5万多公顷。全国688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有1/4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我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300亿元。
        对于垃圾分类,我国更多使用的是鼓励措施。但截至目前,能形成较成熟的、有中国特色、可复制和可借鉴的垃圾处理模式还不多,各地大多在进行一些试点和摸索。如今年上半年,北京将研究出台《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指导意见》,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将推进“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两套回收系统的“两网融合”。
        “再生资源或俗称的废品回收与垃圾处理两网融合是必然趋势。”刘建国说,在北京等大城市,从事废品回收的人越来越少,更多垃圾进入处理系统,增加了负担。推动两网融合,实际是要承认废品回收就是垃圾分类,废物利用就是垃圾资源化。原本由市场主导的废品回收就可名正言顺地争取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当前:A3(2017年05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